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中建二局聚焦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 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4-03-20 13:28: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孙文彬 刘文占 陈煜锟)3月17日,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以“产学研聚焦:新动能 新模式 新产业”为主题,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及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全国工商联等“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界1000余代表出席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第二届理事会会长、两院院士路甬祥发表书面致辞。他说,产学研合作是立足中国国情,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他希望产学研界抢抓机遇,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徐晓兰、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代表相关部门致辞。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华为集团财经首席数据科学家段戎等产学研界代表做了精彩演讲,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新思路。

大会隆重表彰了2023年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作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个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技奖励办支持设立,为中国产学研界最高荣誉奖。该奖项设有“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产学研工匠精神奖”“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等五个子奖项,以表彰在推进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及个人等先进典型,引导各类创新主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社会担当,营造健康创新生态。

中建二局华中公司湖南分公司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共同申报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荣获二等奖,该成果是中建二局与高校以产学合作创新模式推动人才创新,将企业与高校优势资源相结合,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代表体现。

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快速施工技术、进度保障体系、质量检测与分析方法、临时结构安全保障以及施工过程的智能化与信息化,通过工程调研、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工程应用验证等手段形成了研究成果“超高层建筑智能化快速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研究可为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的快速施工、施工信息化与智能化提供完善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参考,为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产出成果包括学术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登记软件著作权10余项;参与制定地方标准1部,获得省级、企业级工法10余项。实施过程中协助培养了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共计25人。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西安绿地丝路全球文化中心项目、西安荣民科创园项目、西安保利国际广场项目,武汉精武路项目等国内多个大型工程项目,有效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施工效率,节约了工程造价,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风险,解决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建二局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紧密合作,深度交流,首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精准对接,探索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合作新模式,加速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精准转化,弘扬了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介绍说,今年的奖项把科技成果转化是否促进行业升级和自主可控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更加重视前沿科技、颠覆性创新、更加注重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更加重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更加重视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应用,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王建华会长表示,本届大会聚焦新动能、新模式、新产业,围绕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举办了千校万企协同创新推进会、产学研创新成果与产业技术需求发布会和首届工业绿色产品与绿色设计协同创新推进会,对于探索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模式、新机制、新途径,实现产学研的精准对接和有效对接,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和实效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