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高家镇穷亲戚不脱贫 帮扶代表不能走

发布时间:2020-01-16 02:06:0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国安)2017年以来,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党委、镇人大发动全镇县镇党员人大代表以“结贫亲、献真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积极引导县镇党员人大代表与贫困计生户结成“亲戚”,经常走访,帮助贫困计生户解决家中一些实际问题,改变贫困计生户家中落后面貌,走出了一条对贫困计生户的人文关怀之路。

“亲戚”常上门家中面貌新干净平整的水泥路直通一栋黄墙红瓦的新房门路旁,房前新平整的土地还留着泥土的清香,屋后的羊圈里几只小羊羔咩咩地叫着,一位老汉在敞亮的堂屋里与老伴儿聊着天、烤着火……尽享着宁静祥和的幸福生活。日前,笔者来到高家镇方斗山村18组建卡贫困户谭金明的家中,看到了其乐融融的场景。

在2017年里,谭金明家里还是另一番模样。危旧发了裂的土墙房象一个竹蓝一样四面通风,冬天寒风吹进厔里冻得直发抖,家具破烂不堪,以前的谭金明家有智障的老伴和儿子弄得床上地上脏乎乎,屋里像个垃圾场,让人进门不知道往哪儿下脚。

在短短3年的时间里,让谭金明家发生变化的是镇上的县人大代表“亲戚”李应。自李应2017年进驻计生贫困户谭金明家以来,高家镇辖区的丰二中党支部书记、校长、县人大代表李应与他们结成“亲戚”,经常到谭金明家里打扫卫生,聊天,帮助种粮食、种菜,不仅送来了衣服、棉被等生活用品,还为谭金明家向村建站申请来了危旧房改造资金2.8万元和给谭金明家送去了3000元的慰问金。

如何让贫困户特别是计生贫困户既经济脱贫,又精神脱贫,改变贫困户家中脏乱差的面貌?高家镇党委、镇人大、镇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决定结合开展的“二学一做”和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把党建与扶贫工作相结合,让干部进农村接地气,为贫困户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提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1名党员人大代表干部和1户或多户贫困计生户结成“亲戚”,每月至少去一趟,从生活、住房环境、卫生条件等多方面改善贫困户的生活情况,使其真正“摘贫帽、换新颜”。

帮理财助生产扶志气“提起结对帮扶,不少人会想起过年过节送大米、食用油、慰问金等。”镇党委、镇政府分管扶贫工作的镇人大代表、副镇长程学清说,“我们结穷亲,目的是扶贫,是长期帮扶,是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主要任务有3项,一是帮理财、二是助生产、三是扶志气。有的计生贫困户不会过日子,给他分的扶贫款,他两顿大酒给喝光了,又成了贫困户。这就需要有人协助理财。”

方斗山村贫困计生户李瑞洪,今年38岁,有智障,与73岁的老父亲一起生活,父亲因车祸受伤靠双拐行动。李瑞洪爱喝酒,逢集就去买酒喝。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朱忠与他结成贫亲后,在村里选了3名诚信可靠的村民,成立了理财小组,共同帮助李瑞洪规划管理上级发给他的扶贫款,确保真正用于改善日常生活所需。在4人帮助下,李瑞洪改变了喝大酒的习惯。同时,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朱忠还请来丰都县烟草公司的技术员帮他科学种植烤烟20亩,去年仅烤烟一项年收入8万余元。帮助计生贫困户找到生活门路,能够自立更生是结亲人大代表党员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高家镇帮包村县人大代表党员干部李应与计生贫困户谭金明老两口结成贫亲后,帮谭金明的儿子介绍到江都建材有限公司开车,月收入4000多元。

“结贫亲,换新颜”只是高家镇扶贫工作的提升工程,此前已做了许多基础工作,保证贫困户按期达标脱贫。去年,该镇对计生贫困户进行了梳理,分类施策,确保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坚持以产业扶贫为主导,投入各级财政镇专项扶贫资金1851万元,建设资产收益产业扶贫项目95个,精准对接帮扶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现已获得收益395万元。为32个扶贫生产经营主体发放“富民生产贷”3627万元。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捐款40余万元作为孝赡扶贫基金,用于对60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的孝赡补贴。

“扶贫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扑下身子扎下根,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走得勤、访得真、做得实,才能真正改变贫困户的面貌。镇党委要求结亲干部、人大代表党员干部做到贫亲不脱贫,帮扶不脱钩、责任不解除。”高家镇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朱忠说。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