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甲辰随感

发布时间:2024-02-28 13:40: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吴熙雨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上朝。”退休后过的第一个春节是轻松愉快的,没有了客户领导的应酬,没有了新一年工作指标的压力,更没有了早八晚五的忙碌;有的只是老师们的谆谆恩情,亲人们的殷殷深情,以及朋友们的暖暖友情。过去常有人说“利益是永恒相互的,友谊是暂时多变的。”这句话适应于尔虞我诈的商场,离开商场你会切身感受到“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乐趣。去年退休后迎来了我人生第二个春天,我将儿时的梦想,一生的爱好,在退休前经过十多年的规划、修炼和努力,“十年磨一剑”,终于可以在退休后全身心地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年轻时为理想事业,为改善生活水平努力打拼过,奋斗过。跟着自己的感觉,努力践行着“知行合一”大道。也许是“格物致至”的诱导,常常中断职业而转向学业;也许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在心中没有完全泯灭,随着随着岁月的沉积,内心渐渐的丰盈成熟,对精神世界的“致良知”追求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精力关注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艺术层面上来,职业渐渐成了为五斗米折腰的糊口需要。不随波逐流,按照自己的直觉,设计并坚持走自己的路,是我的人生哲理。正如庄子妻去而歌不被理解一样,我的很多做法不被我周边的人理解,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以前临习庄子的《逍遥游》,总感觉有些困惑。忘却自我与外物的界限,从而能够无所依凭地游于无穷,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快觉呢?以前总以为自己饱读诗书,通晓专业,就应该“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退休后远离角逐功名的商场,专心于自己喜欢的平淡之事,才体会到庄子“有用”与“无用”的差别,领悟到了一点“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感受庄子出世精神生活的逍遥游快乐状态,是一种强调用心灵无待的心态去生活,专心追求学识的丰富和底蕴的增长,以及轻名贱利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圣人孔子四十不惑,我感觉是六十岁退休后才明白了一些道理。常写“天道酬勤”,笃信越努力越幸运。不但会得到上天的眷顾,更会得到很多天降贵人的赏识和帮助,真的是“老天爱笨小孩”。回首这六十年,感觉我的前半生都是在不断挫折和失败中度过的,也许是“天欲将大任于斯人也”吧,真正能激发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的这种人性无限潜能。现在来看,真的是每一次经历都成为了后来的宝贵经验和人生财富。它更是磨砺心灵趋于宁静与成熟的必由之路,正所谓“气傲皆因认知少,心平只为磨难多。”

最早看到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总是有些不解。有人说这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或是立志的阶段。这第二境界则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在追逐理想和目标的道路上,身心疲惫而无怨无悔地继续向行。第三阶段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足够的积累后,厚积薄发,功到垂成,量质突变,欣赏到生活中平淡的美好。

今天再读,我觉得虽然诗意在其外,但还应从诗的本身去感受这三重境界。对我来说,第一境界是少年气盛,无知无畏,没有方法,不知目标,空有一腔热血和勇气。错过了很多机遇,人为了很多障碍,真的不懂如何与大自然、与这个社会如何和谐相处。我认为这第二阶段是在讲人生只有一个个阶段性的目标而没有最终结果的炼狱。在拼搏奋斗的路上,有诗中描绘的“风细细、草色烟光”的美,有“一醉”而欢、“酒歌”而乐的快,也有求之不得的“春愁”,有“黯黯天际”的惨淡,更有全力付出所表现出的“人憔悴”,但这一境界中最关键之处是“终不悔”。天道酬勤,努力终有回报,是一种“天将降大任”的一个必经的经过。第三境界的原诗描绘了一个元宵夜里极度繁华的仙境。作者不去眷顾这销魂美夜,而要去寻找和发现在那“灯火阑珊处”的“她”。当人生在对理想目标奋斗过,在对物质追求追求过、感受过,真的会有一种“强乐还无味”的感觉。人生真的应该有更高的境界和追求,这就是由物质生活转向精神世界的追求,从无调用的色彩斑斓名利角逐场退出来。放下包袱,背起行囊,如少年般,心怀诗和远方,向着新的理想再出发。

岁月如梭,往事如烟;心态归零,又是少年。归零后更觉自己在各方面的无知与不足,这少年,应是仍有一个除了“屡败屡战”激情外,内心感觉还是一个越发浅薄愚昧的少年。前半生从事的是对外投资的行业,后半生可以对自己投资了,且想要不断持续加大投资。用长期的律己习惯养成的无需提醒的自觉,持续修炼来积聚根植于内心的修养。设定目标,规划未来,保持内心的充实和愉悦。每天晨练背诵,白天读书写作,晚上抄经练字。走心灵充盈的问道修仙之路,过无忧无虚的快乐少年生活。修炼之余则是不忘作为一名儒生的一份责任,一份担当,心灵真正的充盈与平静是融入在与大自然、与社会和谐融洽的气场。影响他人,回馈社会,时刻想到的是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为他人着相的善良。

【作者简介】吴熙雨,男,1963年出生,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从小酷爱画画和书法,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书法专业研究生,擅长中国山水画的绘画和理论研究。参加过多次省市级美术和书法展并获奖。民建辽宁省委常委、辽宁省工商联金融投资商会长、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民建辽宁省委联络委员会主任、民建辽宁省委省直工委副主委、辽宁国源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辽宁金融交易博览会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沈阳市诗书画乐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