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走进重庆“两会”系列报道之⒄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编者按】结合人民政协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盟市委会李静近年来,我市加大城市交通缓堵行动力度,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序提高,城市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轨道交通初步成环成网,公交运行保障有力,交通管理水平日益提高。然而,随着主城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稳步提高、居民购车用车意愿的不断增强,主城区交通服务品质还有优化提升空间,主要体现在:
“猛”——机动车呈快速增长态势。主城区近三年汽车保有量累计增加42.3万辆,年均增长11.4%。然而,同期城市道路通车里程年均增长仅有5.2%,不足汽车增长量的一半,小汽车增长需求过快,极大地增加了交通通行的压力。然而,我市一直未能出台相应调控政策。
“挤”——公共交通服务品质不高。随着近年来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市民乘坐轨道出行的比例大幅提高,但是在部分线路区段的高峰时段客流量过大,比如:轨道三号线南坪~红旗河沟段高峰小时车辆满载率超过130%,两路口、红旗河沟等轨道站点日均换乘量超过10万人,乘客往往需要排队等候3个班次才能“挤”上车,影响了市民乘车的积极性;虽然公交车优先道正在逐步推广,但地面公交整体运行效率偏低,内环以内区域公交车速为14.9公里/小时,仅达到道路平均车速的2/3,乘坐的舒适度不高,使得地面公交吸引力仍在不断下降。
“冷”——步行设施人性化不足。现有人行步道“断点”较多,与公交站点连接不便捷、功能比较单一、休憩设施配套不足,对老人、儿童、残疾人的出行需求考虑不够细致,居民步行出行逐年下降,已由2002年的62.7%下降到2018年的43.6%。
为此,建议:研究出台汽车错峰使用调控措施。以交通需求调控为目标,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学习杭州的错峰出行经验,抓住桥梁、隧道等山地城市的关键堵点瓶颈,通过关键截面高峰时段错峰出行,减少高峰时段对于骨干路网特别是桥梁等跨组团出行通道的负荷。
持续推进城市功能布局优化。持续推动主城区内环以内区域功能疏解延伸,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严格控制内环以内区域高强度城市开发,适度降低未出让土地的开发强度,严格控制中心区居住用地的不断增加,加快非中心功能的向外疏解。重点打造外围的大学城、龙兴、茶园等城市副中心,在外围副中心提前配备完整的学校、医疗等基础设施,市内主要三甲医院在外围设置分院,重点中小学在外围设置分校。
加快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高中部槽谷地区南北向轨道运力,加大对东、西两个槽谷的线网覆盖。二是完善城市骨架路网,做好内外交通衔接,加快实施桥隧建设,缓解过江穿山通道拥堵。三是完善次支路网建设,加快打通未贯通道路、瓶颈路,提高路网连通性,促进微循环。四是建立堵点治理机制,做到一点一策,缓解核心区交通拥堵。
高度重视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在正在开展的山城步道建设中,演绎城市年轮,传承城市人文,方便市民出行,丰富市民生活,彰显山水特色。专题解决大型居住区、商圈、景点等与轨道、公交站点等最后500米衔接问题,并注重周边步行空间品质提升。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