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发布时间:2020-01-12 13:36:1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走进重庆“两会”系列报道之⒃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编者按】结合人民政协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盟市委会刘加胜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村医补偿、养老和培养培训制度,村医退出机制进一步健全,村医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然而,调研发现,我市乡村医生队伍还面临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村医数量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逐年递减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的实施,乡村医生特别是偏远地区乡村医生的业务收入大幅下降,收入难以维持日常开支,部分村医选择考取执业(助理)医师到个体诊所或应聘到医院就业;部分村医离岗另谋职业,乡村卫生岗位高资质人才流失严重与岗位新招乏力两难并存。如永川区现有乡村医生464人,与2011年相比减少34.2%,全区2/3的村卫生室仅有1名乡村医生;荣昌区在2018年前已有十余年未招录到村医;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每年有100名农村医学专业招生计划,也往往无法招齐。

服务能力不强。村医年龄老化导致现代医疗服务能力跟不上。调查发现,50岁以上的乡村医生在村医群体中的占比较大,如綦江区占比为37.22%。同时,低学历村医占比较高导致相当数量的村医不具备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质的条件。2018年,全市乡村医生大专及以上学历只有16.8%,取得执业(助理)医师的只占12.6%。不少村医不能熟练操作电脑和智能终端,不能满足当前智能化医疗服务的要求,医保等业务都难以开展。

保障覆盖不全。一是多数区县乡村医生的养老保险未纳入财政补贴。虽早在2013年,国卫基层发[2013]14号文件就提出“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养老政策”,但目前全市除永川区等8个区县外,其余区县均因财力有限等原因,未对乡村医生群体给予养老保险补贴。二是乡村医生面临的较高医疗风险缺乏风险保障机制。由于乡村卫生室设施设备不完善、药品技术欠缺、环境简陋,面临很大的医疗风险,而目前全市均未建立乡村医生医疗风险保障机制。

为此,建议:完善人员补充机制,逐步充实乡村医生队伍。一是卫生部门要积极会同教育部门制定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计划,督促各乡镇尤其是无乡村医生乡镇动员选派适龄青年参加定向培养,切实解决乡村医生后继无人问题。二是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通过对乡镇摸排,筛选出符合乡村医生条件的人员,建立村医人才库,将其纳入乡村医生队伍统一管理,允许其先开展基本医疗服务,有序替换年老的乡村医生,逐步实现乡村医生队伍年轻化。三是探索“乡镇聘村用”管理模式。由乡镇卫生院面向社会择优选用人员,按规定签订临时用工劳动合同,下派到乡镇所在辖区的村卫生室从事乡村医生工作;或用乡镇卫生院编制招录乡村医生,工作地点在卫生室,人事关系在卫生院,并按规定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实现乡村医生职业化。四是将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情况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区县对乡镇的考核内容,督促区县、乡镇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

健全培养激励机制,提高乡村医生职业能力。一是制定乡村医生差异化补助政策。根据村卫生室偏远情况、服务人口数量、服务难度系数等制定差异化补助政策,重点向偏远、服务人口少的村卫生室进行补助倾斜,提高偏远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收入,引导乡村医生到偏远村卫生室执业。二是要继续组织开展乡村医生大专学历教育和在岗继续教育培训,鼓励符合条件的在岗乡村医生到定点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医学学历提升教育,考取执业(助理)医师。按照乡村医生的学历、职称进行分级补助,调动乡村医生提高学历和执业资格的积极性。对在村卫生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2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2周。三是建立优秀乡村医生评选机制。卫生部门每2年组织开展一次优秀乡村医生评选活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分梯度”完善保障机制,解决乡村医生后顾之忧。一是落实好乡村医生多渠道补助政策。足额落实乡村医生各项补助经费,严格执行村卫生室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和补助经费必须达到40%以上的规定,保证乡村医生合理收入,减少乡村医生流失。二是探索建立乡村医生执业风险化解机制。探索通过商业保险公司或者民间公益组织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方式为其投保医疗责任险,同时聘请法律顾问,合法合规解决医疗事故,化解乡村医生执业风险。三是加快推进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尽快出台《乡村医生购买养老保险相关规定》,区县财政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助,纳入公共卫生服务考核。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