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走进重庆“两会”系列报道之⒀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编者按】结合人民政协工作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人民政协与国家治理体系的内在联系。人民政协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色之一。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民盟市委会李远杰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子女教育愈发重视,经济承受能力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培训市场日渐火爆,各类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兴起。2019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渝府办发〔2019〕79号)等文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政策体系。然而,我市校外培训机构的健康发展还存在以下问题:
学生校外参训“低龄化”,课外负担“沉重化”。主城区受访对象中,小学生参加课外学科培训比例为63.05%,中学生高达88%,甚至有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或学前班时就为孩子报名了“兴趣班”,学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培训,学习负担较为沉重,一定程度上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影响。
部分培训机构缺乏相应资质,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有的培训机构并未取得招生办学许可,不具备相关的教育培训资质,仅仅是通过在市场监管部门注册咨询公司或服务公司领取营业执照的方式来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有的机构甚至没有进行工商登记,授课教师也无从业资质,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部分培训机构虚假宣传、擅自关停,侵害学生权益。在经济利益驱动下,为满足招生需要,有的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虚构师资力量,夸大培训效果,虚假承诺帮助学员进入指定学校等。此外,有的培训机构信誉度不高,收完培训费后短时间内停业关闭,撤场“跑路”,给学生及家长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部分培训机构日常运行管理混乱,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有的培训机构规模较小,租借学校周围的民房、人口密集区的家属院等开办培训班,硬件设施、安全保障等均不达标。有的培训机构安全意识不强,进行体育、舞蹈等训练时,未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导致学员受伤,影响学员生命健康安全。
社会对校外培训机构关注度较高,家长存在“教育焦虑症”。随着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校外培训机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比学赶超”心理驱使下,家长“教育焦虑”的情绪持续蔓延,送孩子去参加大量的校外培训机构,支付高额培训费用。有46.12%的受访对象家庭,孩子的补课费每月支出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
为此,建议: 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行为。一是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教学行为,纠正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禁止培训机构组织竞赛并与招生入学挂钩,杜绝培训内容名不符实。二是坚持依法从严治教,进一步查处中小学教师到校外培训机构上课、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健全校外培训机构公示通报制度。一是制定教育培训行业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塑造良好的行业生态,并通过政府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等途径,公示具有办学资质、信誉度高的培训机构。对违法违规培训机构予以通报,为中小学生及家长慎重选择培训机构提供参考。二是要求校外培训机构将学科类培训的招生简章、招生广告、培训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向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
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动态监管。一是建立健全以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的多部门联动机制,注重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形成合力,确保监管全流程、无死角,切实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二是严肃查处校外培训机构偏离正确办学方向,进行提分、升学等学科培训效果的夸大宣传、虚假报道。三是推行教育保证金制度,防范机构“跑路”风险,加大对违规机构的惩戒力度,禁止强制预付收费。
健全校外培训市场专项治理常态机制。一是定期开展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对培训机构存在“无证办学”、安全隐患等突出问题,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者停止办学,为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安全的教育培训环境。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坚持“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并鼓励校外培训机构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研学旅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引导社会理性关注教育。一是疏导家长的“教育焦虑”情绪。引导父母积极调整心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同孩子的有效沟通,努力成为孩子平等的朋友,让孩子在积极健康的环境里成长。二是引导校外教育需求转向。引导学生、家长积极投身课外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兴趣教育等内容,以需求倒逼培训转型。三是形成社会舆论监督机制。遵循教育规律,搭建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理解教育、建言教育、支持教育的平台,促进学生、家长、教师、学校共同成长,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教育新风气。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