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近年来,大龄青年婚恋问题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重庆市大龄青年在婚恋关系处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的问题表现。2017年9月18日,共青团中央、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为青年婚恋工作提供了指导。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团委书记于佳佳在《关于缓解我市大龄青年群体婚恋压力》建议中介绍,由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纷繁复杂,大龄青年仍面临圈层“茧房”、生活“千钧”、舆论“海啸”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婚恋问题。
大龄青年群体面临圈层“茧房”。大龄青年群体婚恋压力的来源之一为圈层固化。一方面,他们日常生活交流对象主要为同工作领域的群体,与工作领域外的群体交流需要突破工作领域壁垒。另一方面,他们长期耕耘于自身工作领域,这使得其更倾向于同自身研究领域相关的人群接触交流,存在圈层固化。
大龄青年群体面临生活“千钧”。大龄青年群体婚恋压力的来源之二为生活重担。一方面是结婚成本不断提高,婚前的买房、购车、婚宴等准备工作,婚后的养老、育儿等后期工作,都给其带来了极大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他们年龄被动,不仅是婚育适龄中的大龄,面临家庭上的压力,同时还是工龄中的低龄,面临工作上的压力。这种矛盾,既会产生时间压力,也会产生经济压力。
大龄青年群体面临舆论“海啸”。大龄青年群体婚恋压力的来源之三为舆论压力。现如今的社会舆论过分的放大了婚恋当中的矛盾,把片面的婚恋消极部分当作全部,使得还未踏入婚恋的青年群体产生了“恐婚”“恐娃”等心理隐晦。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使得青年群体不断提高婚恋标准,导致一定程度存在“东不成西不就”情形,以致错过最佳择偶时期。
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大龄青年群体婚恋压力,有效解决大龄青年群体婚恋问题,事关人力资源长远发展、城市幸福感有效提升。
于佳佳建议:搭建官方婚恋平台。首先,有关部门应充分调研了解大龄青年婚恋情况,根据他们婚恋需求,依托官方优势联合各大高校,搭建官方婚恋平台。其次,利用官方平台动态收集、整理他们的婚恋需求与情况,与时俱进的实时调整、优化、升级婚恋平台。
以婚恋为导向,针对婚恋各个阶段的出台政策。一方面是婚前阶段,有关部门应扫清“天价彩礼”等不利于大龄青年奔赴婚恋的障碍,并落实他们拥抱婚恋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是婚后阶段,有关部门应加强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老年友好型社会”,打消他们的顾虑,并加大对于企业落实《劳动法》情况的监督。
加强舆论引导宣传。首先是官方媒体进驻微博、抖音、B站等群众常驻的媒体平台,对社会进行舆论引导,促使大龄青年适情适时婚恋。其次是可以进行影视创新,发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地方电视台的影视创新能力,通过创作电影、电视、短视频等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舆论宣传,减轻他们的舆论压力。
提供更多的婚恋教育服务。一是高校等教育机构要把婚恋教育加入第一课堂,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提高婚恋教育在教学中的地位;二是高校等教育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婚恋咨询与指导,推动有条件的学校建设专注大龄青年婚恋问题的组织或社团;三是加大服务师资团队的建设,构建属于各个高校本校、符合地区婚恋特色、适宜本地区大龄青年的网上的婚恋服务咨询平台。
举办更多的婚恋联谊活动。一方面,高校等教育机构要充分考虑本校整体的男女比例情况,与比例互补的高校组织联谊,还要充分考虑本校各个学院、专业的男女构成情况,在校内开展学院、专业联谊;另一方面,高校等教育机构还要充分考虑联谊活动的趣味性、有效性,既要让大龄未婚青年愿意去参加、乐于去参加,又要让他们参加有效果、有意义。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