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物业管理与小区居民生活休戚与共,关乎人民群众生活的舒适度、幸福感。当前,重庆市物业管理在服务小区、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等作用发挥明显,但调研和梳理网上信息,由于一些物业企业在服务质量、内容等方面存在参差不齐、标准不一,引发居民与物业之间矛盾,导致聚集维权增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网上巡查发现20人以上聚集维权就达几十起,甚至出现极端案件,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委网信办(市网信办)主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吴勇军在提案中介绍,
物业小问题处置不及时引发网络大舆情。梳理、复盘网上一些引发关注的涉物业类舆情,其发生、发酵过程,线下小苗头、小线索及时感知和妥善化解不及时,逐渐积累,通过互联网扩散,乃至放大,是较为普遍问题。如,某县悠山郡小区业主集体在县政府门口下跪反映诉求,出现过激维权行为前,该小区业主曾在小区持横幅表达诉求,显然这是量变后的结果。下跪过激行为,具有较强话题性、舆情燃点低,易引发炒作。
物业收费矛盾现大案件。调研发现,物业收费俨然成为业主表达对物业管理不满的最常见方式,来源于一街道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端商品房小区物业收费率在90%以上,中档商品房小区物业收费率普遍在85%以上,而安置房小区收费率普遍在30%左右(政府补贴除外)。梳理一些小区业主聚集维权的网上信息,物业收费问题是引发维权的主要原因之一。更有甚者因物业催缴物业费,引发业主与物业工作人员矛盾,演变成恶性案件。如,某区云盛路一小区业主罗某因物业纠纷,在小区物管办公室持刀行凶,致物管工作人员1死1伤(系因催缴物业费事宜发生纠纷),引发关注,成为网络热点。
停车位管理收费成为物业管理大难题。梳理网上情况,停车位收费管理等方面问题已成为一些小区物业管理过程中突出的矛盾,“物业对车辆停放管理不善导致乱停乱放,引发邻里矛盾”“小区车库脏乱差”“老旧小区停车难”“部分小区启动停车收费”等反映集中。统计显示,今年网上发现的物业维权中,因小区停车管理问题维权占比就达40%,多个区县接连有小区出现多则几十人,少则几人,以线下聚集、拉横幅、堵车库等方式表达诉求,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物业公司自身管理存在不足引发大纠纷。一些物业公司扩大运营范围,收取业主相关费用,但到期后不能按合同约定兑现。如,某县一楼盘对部分商品房和车位采取委托经营的模式,物业公司私下与业主签订委托经营协议。协议期间,物业公司并未对相关房屋及车位开展经营活动(实为不正当营销模式)。导致相关款项到期无法兑现,涉及兑付金额上千万元,引发该小区业主维权。一些物业公司在使用大修基金等问题上,被小区业主质疑招标过程中存在未公示、业委会没有参加等,通过网络平台持续反映,引发持续关注。
吴勇军建议:推进“双网格”赋能物业管理避免舆情炒作。由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网信部门配合,积极推动物业管理员等建群加群、进圈入群,发挥好“前哨”和“探头”作用,更好的感知线上线下风险,化解线上线下矛盾,高效联系服务群众,精准传播政策和风险预警,让“双网格”更有力赋能物业管理,最大限度让矛盾不出小区,风险不被扩大。
推进“党建扎桩”进物业化解矛盾纠纷。居民小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物业管理是“神经末梢”重点节点,进一步推动“党建扎桩·治理结网”在物业管理中的落实落细,积极推动物业企业党组织建设力度,推动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党组织,进一步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水平。
推进“综合治理”破解停车收费难题。发挥住建部门物业管理牵头抓总作用,统筹联合市政、市场监管、公安、消防等各行业主管部门,形成多方共治的综合治理方式方法,推动构建快速高效的融合服务、综合监督。
推进“数字监管”规范行业发展。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运用数字化手段等方式,加强对物业公司的全链条、全过程监督,强化物业公司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完善物业服务标准和规范,加大维修资金等使用流程审核,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