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南京溧水:移民后扶项目铺就致富“花海路”

发布时间:2024-01-05 09:47: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罗瑞雪)铿锵有力的“海鸥”型钢结构屋顶,现代感十足的超大落地窗,一排排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南京市溧水区首个移民后期产业扶持项目“花卉市场”日前正式建成完工。

南京市溧水区内共有6座中型水库,其原迁移民人口达11641人,涉及七镇(街)一区一场81个行政村250个村民小组。2006年以来,区水务局始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以“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工程、产业扶持项目建设等为抓手,不断改善提升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多措并举畅通增收渠道,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串联乡村旅游+花卉产业,助力移民增收致富

溧水,是百里秦淮的源头。这里山清水秀、物华天宝、文脉厚重,境内文化古迹众多,拥有天生桥、无想山景区、观音寺、永寿塔、蒲塘桥等人文景观,更有“一山一湖”(无想山、石臼湖)两大旅游IP。近年来,溧水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托无想山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重点农业科技园傅家边农业生态园、红色李巷、秦淮河发源地之一东庐山等特色景点,通过整合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产业等资源,推动全区乡村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打造更优质、更有竞争力的特色乡村旅游,区水务局紧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移民后扶项目为抓手,以点带面,大力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底,区水务局精心选址、科学设计,在溧水区乡村旅游特色景区凉蓬下自然村花海路上,联合永阳街道高标准建设了1座占地约8.8平方公里大型花卉展厅,改造提升了周边约2公里道路及环境,搭建了约130亩花卉大棚,为当地花卉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该花卉市场以“春华秋实·五彩溧水”为主题,是集科研、展示、观光、休闲、游览等功能于一体的全省首个链式花卉综合生产基地。

凉蓬下社区负责人欣喜地说道,花卉市场建成投用后,将给我们周边民宿、旅游等带动大批人流量,持续不断地拉动经济消费,特别感谢水务局为我们村实施的移民后期产业扶持项目。

花卉市场项目展销中心及周边花卉大棚

并联水美乡村+红色旅游,打造特色幸福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溧水区依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培育红色旅游产业,打造了白马镇石头寨村红色李巷等一批溧水红色旅游“金名片”。

走进红色李巷,映入眼帘的是一抹耀眼的“中国红”。绿林之间,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青山环抱,宽阔的柏油路两旁分布着大片蓝莓园,沿途各类花香醇香扑面而来,呈现出典型的一幅江南山野乡居美景。

近年来,石头寨村作为溧水区移民项目示范村,在溧水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推动下,积极推动各类基础设施能级提升。宽阔平顺的沥青路面遍布村内外、沿途绿带绿树成荫、景区广场星光点缀、河道池塘清澈透明。白天,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在高效净化污水,汩汩清流经过新修整的灌溉沟渠进入农田;夜晚,崭新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照亮石头寨的康庄大道,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当地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经济得到火热发展。

2006年以来,溧水区水务局以水系连通为切入点,围绕水美乡村项目建设,以水生景、以景提质,实施各类移民后期扶持工程,着力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特色幸福家园。先后打造出石头寨、里佳山、官塘等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了秋湖涧东、夏庄、上方村村庄环境整治,下王村、陈卞村、水晶山下徐村“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等建设项目230个,累计投资约4.2亿元,实现了“美丽库区 幸福家园”的全覆盖打造。

红色李巷

现如今,溧水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已逐渐从基础建设发展成连片整村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再到围绕乡村振兴突出系统扶持、产业扶持,逐步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成面、以面扩体发展格局。

异地搬迁绝不是简单地“挪个窝”,更要为移民上岸的群众生产生活“铺好路”。区水务局将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提升水库移民村群众生活水平为核心,以移民发展动力更足、增收渠道更宽、产业效益更高、人居环境更美、生活品质更优为目标,坚持点、线、面相结合,全力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示范村,持续为溧水区移民村振兴发展“锦上添花”。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