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庆华
如果你是游戏生活,不管是躺平还是陶醉在电子产品里,或者不与他人发生关系的独处,你过的日子可以没有时间,但不能没有时光;如果你在人的圈子里过的是社会生活,那么时间会决定你有序有节奏地规律生活,你的时光由时间来标记。
现代社会生活就是这般模样,但是,在时间被人类“发明”,也就是发现规律制成规定并逐渐推行成为一种规范之前,人们只知道“日月轮回”太阳“东升西落”,按地域和气候的差异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追随时光安排生活。
人们有了时间,而时光依然无隙运转,抛开纪年的概念,人们从出生到过世只看见白天黑夜不间断地变化,太阳月亮无缝无形地交替着起落,不知何来也不知其终。
时间是人为的规定,管得了人世间的约定,管不了天地日月的运行,春夏秋冬以冷热、雨晴、风雷、冰雪的天气昭示着天意的转变,无形于不觉际间,变化于人的感触与感觉,反复轮回循环往复以致无穷。
但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星球上的人类开始有了可以简单交流的语言,就有了对周围事物深入认识的意识,感觉到混沌的天地间缺少一个可以作为参照的标杆,接着便有一个奇特但也是很自然的想法应运而生,试着让隐性的光阴显象出来,试着给无休无止的时光刻痕、结绳、日晷,试分并且不断地修正年月日时,春夏秋冬,大分公元前后纪年,小分精确到蹄嗒一声为秒,终于有一天无形的时光被人为地拉进空间而显性可见,人们的诸多生活行为便有了坐标有了参照有了可以比较的记录。
西方社会以基督纪元在世界各国约定为公元纪年之前,各国各地以其文明发源的久远、生活习俗的差异以及不同的地理地域特点衍生出不同的纪年方式,譬如有着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农历。再后来掺杂了种种因素的时间刻度,除世界通用的格林尼治时间,各国各地还规定了自己的时区时间的划分与命名,譬如北京时间,美国东部时间和西部时间,使得原本独自运行的时光从自然的简单的不计人事,到参与、介入人世间的所有活动,从而使这个世界不同空间的人和事,以时间为轴联系起来。
只要有客观需要或者主观预测到了某种需要,勤于思考善于创新的人类就会不断努力去尝试,这就是大脑细胞发达沟回繁多从而启智迅速的人类的特性,更是人类区别于和愈发脱离一般动物界的标志。
用时间来刻度时光,是人们生活的客观需要,人们行动、做事、约定、记忆都需要一个客观的参照,所谓的文明程度也就有了进化或者退化在计时上的比照。譬如公元一世纪,当古希腊数学家西罗发明蒸汽机,时称“汽转球”,同一时代的中国则处于西汉时期,那个朝代文史哲、艺术和科学成就辉煌,也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强国,到了1776年,英国人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使其成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万能的原动机”,也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彼时的中国则处于清代乾隆皇帝“闭关锁国,海内一统”的治下,他正忙于平定四川大小金川的叛乱,表面繁荣实则没落就是那个时间刻度的国情。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世界还有一个标志性事件,那就是北美大陆诞生了一个全新体制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如果没有时间刻度,不同地域不同族群在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横向上则无以记载,更无从比较。
自以为高度文明的人类,从已知的知识里清楚,宇宙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在空间上是无边无际的。在人类刻画时间读数之前,浩瀚无垠的空间,时光漫无方向漫无目标地流散,待人类对宇宙对自然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给时光标上刻度,才有了时间的概念,才有可能纵向的计时,前溯可以至上亿年万亿年,连消失的物种都能在合理的想象中或者在虚拟的空间里复原;才可能横向作空间的比较,这个星球上同一时间轴上发生的什么事情或者同一事物的运行状态才得以彼此参照;才有可能向这个星球以外的空间探索或者遥测,至少能使物理学家的外层空间理论“半猜半论”全方位拓展至若干光年之远。
似乎从来就没有真正搞清楚过时间概念的由来,只是人们在生活、生产、科研活动中,对事物的存在过程进行定义、划分、对比而逐步认识和完善的。历数千万代人的悉心观察和研究,人们才把天、季、年、时辰、时、分、秒基于地球的自转、公转和一天之内的刻度清晰起来,以及往前溯源和向内再细分,譬如毫秒、微秒,至关重要的是这种计时得到了人类的公认而被人普遍使用。然而,这一切的源头在哪里呢?认同较多的大爆炸理论以为,宇宙是从一个起点处开始的,就是时间的起点。至于公元纪年,最早源自基督教,从传说中的耶稣诞生的那一年算起,称为基督纪年,后来经历许多的计算和曲折的过程,逐渐趋向于契合天地运程,为使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采用而淡化其宗教色彩,简而称之公历。我国从民国成立就采用了公历,但同时与民国纪年通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就使用的公历和公元纪年。
谈到时间,说时间的专著《时间简史》不能不读。它是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于1988年出版的科普著作,讲述了关于宇宙本性的最前沿知识,并对宇宙的起源、空间和时间以及相对论等古老命题进行了阐述。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时间的起始点——宇宙大爆炸起点。二、时间终结——黑洞。三、上帝是如何启动宇宙的?——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四、物理学的统一——终极理论。霍金创立的量子宇宙论是一个自足的理论,即在原则上,单凭科学定律人们便可以将宇宙中的一切都预言出来。读之,思之,这是迄今最受热捧的天体物理学读物,也是科学家们认可的理论,但确实是最难读的一本书,最难懂的一种理论,以至于窃以为这只是作者自己独特的一种理论,禁不住弱弱地问一句,它是否来自“半猜半论”的过程,因而其中的论断仍需时间和新的发现来印证?毕竟他也是人,是才气逼天的天才,但绝不是神,较之于一般人也许是上帝多青睐了他一眼而已。这个世界不乏未来学家和预言家,譬如19世纪法国文学家儒勒·凡尔纳曾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科幻作品,一个作家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的作品中被恣意发挥到极致,因而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也被称之“科学时代的预言家”。人们循着他作品的引导去发明去创造,取得了一些成功,按照他预测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也有一些新的所获,只不过他的作品只是被定义为文学作品,并非论证严谨用词规范的科学学术著作。
将大宇宙观的时间概念落到人世间,尤其是落到人类及其个体既是微观的也是具体的,可谓细微、短暂、丰富,而且还各有意味的考究,各有情趣地生动,在不同地块不同族群不同语种都会有一番说究。从古至今,国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就特有趣,既有从外观上取象的,譬如3岁至9岁的儿童叫垂髫,15岁叫束发,到了20岁要戴帽,叫弱冠;也有内涵式概括的,30岁该立起家业了,叫做而立之年,40岁叫不惑,50岁知命(半百),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80至90岁称之耄耋,百岁称作期颐之年;更有“圣人”从智识上论断式的,《论语·为政篇》里“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西汉人戴圣所辑礼仪论述的《小戴礼记》里,从身体状况出发这样划分年龄:“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髦,百岁曰期。”有一些根据生理特征和天干地支所取称谓,还有一些比喻式的说法,总角、豆蔻、桃李、破瓜之年,妙趣横生,丰富多彩。
从大宇宙观来看,时光无始无终无隙蔓延于我们无法推测的时间,无法想象的空间,我们必须要有理性的清醒的认识,面对这样的时空,人类的认识极其有限,即使是最先进的技术所能够探索到的,即使是最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大胆推测的,也属微乎其微。在我们所能认知的范围内,事物的形成、运动、过程以及我们的生活,需要把时光划上刻度以计量以比较以参照。因为有了时间的参照,人类的个体才知道生命的短暂,才明白自己的无知,才深谙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老父亲临终前的一个十分恰当的时间,曾经和我有一段对话,他说起了他的后事安排,我推说那是一件还遥远的事情。他说不远,从强壮如牛的小伙子到走路都气喘吁吁的老头儿象是昨天的事,到了终点站可都得下车。父亲于我算是老来得子,从我略懂世事的目光那时看起,他仿佛从没年轻过,因此我一直以为他是我遥不可及的未来,就算眼前是一个耄耋老人了,我还是觉得这可爱可亲的老头儿不会有终结。我问人生咋样?他认真想了想说:“咱们这辈人生在这个时代,受折腾太多挺苦的,诶,有苦有乐吧”。我说您一生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他沉吟半晌后说:“人生太短,好像没做什么事情就过了。现在晚了,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呢,你得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应该算是一个老人的肺腑之言吧!父亲病逝在医院,护士将他用白布单裹上,用手推车送往太平间。走出病房的那一瞬间,我猛地意识到属于他个人的时间结束了,对我而言渐渐老去的父亲曾经是遥远的未来,而眼前是一个时代过去了,心中的悲痛无以言表,唯有潸然泪下。可是,一俟我举目,依然见到的是天光无隙大地无痕山水无恙。嗟呼,个体生命在时光里真是流水无痕,时间上说是“惊鸿一瞥”,形容占有的刻度何其短暂倒也妥帖,只是他就一普通人没那么惹人瞩目而已。其实,任何人,不管他自吹或者趋炎附势的人如何赞许其伟大如恒星,还是被他人作贱卑微如尘埃,在兀自流淌的时间长河面前又何尝不是如此,无一例外。
痛苦思索中竟然跳出一个“大逆不道”的 想法,既然人间美好人人苦于时间太短,假如废除时间,使之失去比较,岂不使人不知何日生更不知何时死,摆脱时间的束缚,由此得以“长生”。1884年世界20 多个国家确定以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子午线为零度经线,每隔15 度为一个时区,大门旁砖墙上的大钟所指示的时间就是“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各地距此按时区确定本地时间。眼见的文明进步并不都是完全受人拥戴,1894年2月15日下午,一个26岁的法国男人用一个大炸药包在天文台门口制造了一个惊天大案,以反对时间对人自由的限制。在此之前,各国已经发生多起针对时间的恐怖事件。100多年后,2023年,网载挪威西海岸有一个索玛若伊岛,是北欧最美的海岛之一,因为地处北极圈之内,一年拥有69个极昼和200多个极夜,岛上300多户居民以捕鱼为业,保持着最传统的生活方式。就在今年,岛上居民经过公投,申请挪威议会通过,正式废除了时间制度,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难以想象的是,失去时间的生活似乎一下子回到了史前文明,可以大胆推测的是,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之后也许都会将履约的计时视为桎梏而彻底废除。如何在时光的长河里,舒展生命的长度,在极其有限的时空中活得无怨无悔,当引人深思。【作者简介】宋庆华,职业警察,偶有文字见诸报刊网台。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