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

绿色三峡 生态宜昌

发布时间:2019-12-23 12:37:16 推广 来源:人民网

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电名城——湖北宜昌。

站在宜昌东山之巅,放眼远眺,一江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如黛。举世瞩目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给了这座城市两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今,400万宜昌人正奋进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新征程上。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大江大河哺育的宜昌,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时空坐标里,浸润着绿色生态的底色,铸就了绿水青山的景色,迸发出绿色发展的力量。

宜昌是长江中游的起点,“上控巴蜀,下引荆襄”,境内长江径流232公里,拥有岸线536公里,演绎着“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独特魅力,聚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构建起一道山水交融的生态屏障,在湖北省乃至全国创造了多个第一。

“外修生态”强基。宜昌183条河流和11个湖泊实现了四级河湖长全覆盖;关停搬转化工企业134家;取缔非法码头216个,关闭沿江排污口26个;长江宜昌段71个经营性码头、12个锚地岸电全覆盖,有效避免了船舶停靠期间的环境污染问题。

“内修人文”铸魂。宜昌中小学生同上生态文明课,成为“生态小公民”;多名党员组成的“长江哨兵”屹立清漂船头,顺江而下,开展义务巡查;常年在长江边清理垃圾的“三峡蚁工”达4万多人次,累计清理垃圾800多吨;“四季挖窝、三季种树”,绿意盎然的宜昌森林覆盖率达到65.16%,位居湖北省市州第一。

宜昌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曾经消失的身影正在逐渐回归:宜昌江段长江江豚种群从2至3头增长到了17头以上;成群的中华秋沙鸭现身沮河国家湿地公园;500多万尾中华鲟从宜昌放归……长江东流孕育的生灵,再度在此找到了适宜的居所。

长江奔大海,绿色绘峡江。2018年,宜昌绿色发展指数全省第一,实现“绿色崛起”,享受“生态红利”。未来,宜昌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岸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城更美。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