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武隆区残联着力打造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09-26 12:54: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陈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市残联、区委和区政府的指导下,武隆区残联主动作为,以打造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等项目实施为载体,有力推动了我区残疾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个抓紧”筑牢示范点根基

一是抓紧围绕“建基地,惠民生”这一主线,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2021年,在区残联争取到市级残联资金30万元,区级就业创业基地建设资金30万元,以及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20万元,用于市级和顺镇海螺村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基地建设,新建1000立方米的水池一口,解决养猪场食用、宰杀等生产用水;新建腊肉香肠加工厂房120平方米,用于扩大腊肉香肠加工产量;新建农特产品集配中心150平方米及购买冰柜、打包机等相关设备;新建冻库100平方米等,把基地发展成为了年产值1000万以上的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的基地,并直接或间接的解决了周边150余户残疾人就业问题或就业增收问题。二是抓紧“一个关键”,着力推动政策落实区残联为了鼓励残疾人创新创业发展,区残联联动有关部门,给与残疾人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电商,区残联定期对残疾人进行电商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每年至少培训300人,同时落实扶持农村残疾人种养业大户政策,对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10人以上,和辐射和带动周边残疾人10户以上,并帮助做好残疾人种养业户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每年给与政策补贴2万元至5万元不等。区商务委给出了补贴快递单费的政策,减少残疾人在成本方面的支出,给与残疾人实惠。三是抓紧“一个群体”,着力推动致富增收区残联紧紧抓住残疾人这个群体,带动示范点周边残疾人增收致富,为示范点周边残疾人免费购买生产资料,共计为200户残疾人发放仔猪、鸡苗、鸭苗等,同时通过代销、提高收购价等方式辐射带动200名残疾人家庭增收。同时还发展周围残疾人养殖,帮助周边乡镇500余户实现自主生产致富增收。对200名残疾人进行饲养家禽的培训,帮助残疾人掌握饲养方式方法,促进饲养成效,带动残疾人家庭增收。{C}{C}{C}{C}{C}{C}{C}{C}四是抓紧“一项工作”,着力根除残疾人后顾之忧。做好残疾人产品回收和代销工作,细化和完善了精准对接回收机制,示范点与周边残疾人签订回收协议,让残疾人无销路之忧,残疾人到示范点售卖土特产时,示范点会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回收残疾人饲养的家禽和土特产,真正让残疾得到实惠。创新代销模式,示范点派专人到有需求的残疾人家中进行免费直播带货,不收取任何费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直播培训,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让残疾人具备自行直播带货能力,扩宽其就业渠道。

“四个注重”扩大示范点效应

一是注重品牌,“土味”变“网红”。以残疾人土特产、农产品为主,专注残疾人产品,保证产品“土”味,把残疾人产品发展为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品牌化引领,就会陷入大量同质产品的低价竞争中,使效益难以提升,我们在产品当中融入残疾人故事,让产品具有卖点,示范点不只是简单的通过网络把农产品卖出去,使残疾人获取更多收益,更重要的作用是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把残疾人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形成产业兴旺的良好发展态势,让农产品由“土味”变“网红”,变成更多真金白银,装满残疾人的钱袋子。二是注重管理,发挥常态长效示范点创建重在细节、重在长效,区残联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对接残疾人示范点工作,并指导示范点工作制度、管理制度等创建,更加注重精细管理,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示范点管理水平,发挥示范点在促进残疾人就业增收上的常态长效作用。为推动区域残疾人发展营造更优环境。{C}{C}{C}{C}{C}{C}{C}{C}三是注重宣传,发挥头雁效应。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创新创业,树立自立自强信心,让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区残联组建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专人做宣传工作,向市级、区级单位和媒体推荐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残疾人张永红创新创业故事。公司从无到有,从无名到知名,从默默无闻到远近闻名,从电商公司到市级残疾人乡村振兴示范点,从脱贫到回报社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先后获得“重庆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重庆好人”、“重庆市自强模范”、“全国扶贫先进个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区残联把它打造成重庆市5A级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基地。四是注重带动,发展一批典型。在区残联的宣传带动下,在武隆区残疾人当中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如残疾人周德波创建了天乙快捷酒店、天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武隆县乐学教育培训公司、重庆御天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直接解决就业人口约200多人,其中残疾人30多人,下岗职工120多人,农村适龄妇女60多人,上交利税200多万元,间接带动创业就业上1000人,得到了武隆人民的认可,在武隆也起到了带头发展的榜样。又如残疾人王飞,在区残联的帮助下创建了种养殖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发放鸡、鸭苗,免费为残疾人进行技术指导,并签订回收帮扶协议,免费为全村残疾人定期法律法规及种养殖技术培训,帮扶残疾人就业28人,创业3人,帮扶全村残疾人41户。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