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医者仁心 沈阳扎根基层的高材生用责任敬佑生命

发布时间:2023-09-07 10:44: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博 通讯员 候昌令)9月7日早上8点,在江津区石门中心卫生院,一间标有“骨伤科医生工作室”的诊室外来了不少人。诊室内,一位穿着白大褂、微胖型的年轻小伙子,正在耐心地给一位患有面瘫的村民分析病例、仔细问诊,他就是这间医生工作室的“主人”、也是重庆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沈阳。

2005年,作为重庆医科大学毕业的医学高材生,沈阳直接放弃了进入大医院的机会,怀揣着救死扶伤的梦想来到了江津区石门中心卫生院,成为一名服务农村百姓健康的基层医生。

农村缺医生,更缺看的好病的医生。在基层工作了大半辈子的石门中心卫生院医生陈茂梅十分感慨,“沈阳的到来,缓解了基层医疗卫生‘人才荒’,激发了卫生院的生机与活力。”

在沈阳远看来,这些“变化”不仅有自己的坚守与努力,更离不开团队协作的力量及国家激励政策的帮助与支撑。

响应医改“强基层”号召,重点是全身心投入基层,用过硬的技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起初,很多基层医生对‘高材生扎根基层’并不理解,村民看病也大多找熟悉的大夫。”初到卫生院的沈阳还是感到了一些“不适应”。但前期的大学理论知识学习和规培实习期的工作经验,让他面对困难更加淡定从容。

通过观察和思考,沈阳决定先从医疗技术入手,主动跟随老医生学习,并和乡村医生挨家挨户开展慢性病管理、健康宣教,为老年人体检。通过刻苦学习和多次地走村入户,他不仅掌握了高超的松筋止痛推拿技艺,更是熟悉了每户村民的健康状况。沈阳切身感受到:“农村居民太需要专业医生提供长期的健康照顾了。”

有了明确的工作目标,沈阳便刻苦钻研,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成为了村民家喻户晓的名医。患有老梗面瘫的夏大姐,在沈阳每周的用药指导下,面部逐渐恢复;患有肩椎炎的张大哥坚持理疗,已不再复发了……如今,他所在的科室年门诊量约1.5万余人次,住院人次约1000余人次,为津西北地区无数颈肩腰腿痛患者带来了福音。

渐渐地,村民对卫生院来的这个大学生赞不绝口:“小伙子人聪明,医疗技术好。”很快,一传十、十传百,诊室病人从最初一两个人到现在的每天50多人;上门诊疗服务、健康教育讲堂开办得如火如荼,能力突出的沈阳先后被聘为江津区中医药科普专家、江津区名中医、医院中医针灸、骨伤学科带头人,并成功获评江津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松筋止痛推拿技艺传承人。一些村民为了表达对这位年轻医生的感激之情,便为他赠送了锦旗。每当想到这些,沈阳就觉得成就感满满。

“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正在江津区石门中心卫生院书写,沈阳也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呵护生命之神圣,揭示医学之真谛,做基层老百姓健康守门人。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