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心”与“新”相印 用爱撑起“保护伞”

发布时间:2023-09-06 14:51: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陆祉霖 金媛)“Okay everyone,let’s say hello”。日前,在张家港市某幼儿英语培训机构内,培训老师小瑶(化名)正在授课。她扎着马尾辫,活力又自信,孩子们与她积极互动,一派轻松和谐的画面。但其实在15个月前,小瑶还是个困在自己世界里的偏执女孩。

2022年5月,刚毕业的小瑶因为教资面试、考研双双失利,遭受了一系列的挫折,加上经济困难的家庭、身体不好的父母以及先天患病的妹妹,多重“压力因素”的叠加让小瑶变得自责、暴躁,一度面临崩溃的边缘。然而在黑暗中,一道曙光正照进她的世界。同年,在关注到新市民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部分新市民子女身上出现的由于长期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关爱缺位而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后,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试点实施“心暖‘新’护青苗”特困新市民子女心理关爱服务项目。

“刚接触小瑶的时候,她比较排斥,也有过极端行为,通过我们的个案服务,持续为她提供精神关爱、心理辅导等社会支持,她有了特别大的转变。”张家港市葵芝家青少年服务社心理咨询师燕子老师说。今年4月,服务社帮助小瑶链接了培训教资面试的资源,而小瑶本人也通过努力,顺利成为了一名培训机构的英语老师。在今年暑假期间,她把妹妹接到身边,主动承担起照顾妹妹的责任,对父母也是孝顺有加。现在一家人都对生活充满了憧憬和希望。“现在小瑶对心理咨询很感兴趣,正在准备明年的社工考试,也想要去帮助别人,同时也想继续尝试考研和考编,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燕子老师说。

“特困新市民子女心理关爱服务项目是我们特困新市民临时救助工作中的一项创新举措,填补了以往临时救助方式仅对符合救助标准的家庭发放救助金,对其子女的心理、生活关怀服务存在的盲区。”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宣传教育科科长金媛说。根据新市民最急需、最迫切的“急难”实际,早在2009年,张家港市就在省内率先出台《张家港市特困新市民救助意见》,面向在本市居住办理暂住证1年以上、未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新市民,设立30万元特困救助基金,打破了长期以来流动人口无法在非户籍地获得救助的局限。2011年,新市民救助基金总额由30万元增加到50万元,个人一次性救助最高额度也得到一定的提高。2016年,张家港市出台《张家港市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将“在居住证所在地稳定居住6个月以上的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对患大病、意外事件或其他情况造成家庭或个人生活陷入困境的,给予不超过6个月的城乡生活最低保障标准救助金。2019年,张家港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细化和规范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标准。

“尊敬的领导,资助资金已收到,祝好人一生平安。”前不久,家住张家港市凤凰镇的新市民岳师傅通过公众号留言的形式,向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发来一封《感谢信》。原来,岳师傅的妻子因患脑梗致偏瘫和双目失明,失去了劳动能力,子女尚在读书阶段,作为普通职工的岳师傅收入并不高,他家瞬间因病致困。在了解到新市民临时救助政策内容及申请方式后,岳师傅来到所在镇的新市民事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顺利提交了救助基金申请,最终得到了八千多元的困难补助,缓解了燃眉之急。截至目前,特困新市民临时救助工作多项政策的实施已累计救助553人,共发放救助金216.6万元。

同时,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开展了新市民原籍重大自然灾害帮扶。在“5·12”汶川地震、盐城“6·23”龙卷风袭击、河南“7·20”暴雨洪涝灾害等事件发生期间,张家港市快速反应,全面排摸新市民家庭受灾情况,包租车辆送其返乡,及时发放补助金,并派出工作组赴灾区进行援助,使受灾新市民充分感受到第二故乡的关心与温暖。累计发放补助金230多万元,组织捐款捐物共计680万元。

一“心”为“新”伸援手,将“保护伞”撑进广大新市民心坎里。多年来,特困新市民救助政策不断完善,为解决困难新市民家庭和个人突发性、紧迫性、暂时性生活困难给予了应急性、过渡性的经济补助,也通过心理服务项目,实现了“物质+精神”双重救助。

“下一步,我们将链接更多专业性的服务,全力打造‘救急难’品牌,用心用情温暖困境新市民。通过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推进新市民均等化、市民化服务,增强港城凝聚力,助力新市民‘落地生根’,切实提高新市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张家港市新市民事务中心主任郭志浩说。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