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弘扬宪法精神 播撒法治种子

发布时间:2019-12-13 12:44:21 推广 来源:大河网

参加河南省“宪法宣传周”活动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揭牌仪式的省直机关工作人员诵读宪法 王富晓摄

省司法厅举行第二届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 陶金摄

开封市司法局组织新入职律师宣誓 房彦吟摄

郑州海关组织法律法规知识竞赛 李一新摄

三门峡市市直单位工作人员走上街头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张军时摄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活动,能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宪法意识,使遵守宪法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大动能。

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12月1日至7日,也是我国第二个“宪法宣传周”。全省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按照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工作安排,不断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的宪法宣传系列活动,让群众触摸宪法、感悟宪法,努力让宪法精神浸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高位推动 氛围浓厚

宪法宣传“活起来”“落下去”

我省高度重视“宪法宣传周”活动,及时研究部署、认真谋划贯彻落实措施,11月中旬,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省普法办联合下发了2019年河南省“宪法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部署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

本次“宪法宣传周”活动采用了主场活动+分设主题日方式进行,除了丰富多彩的主场活动,我省还安排7项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全省各地各单位积极响应,迅速安排部署,一场声势浩大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在中原大地展开。

“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我省首次有了国家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司法厅黄河法治文化带的探索与实践”被全国普法办评为2019年全国普法依法治理十大创新案例。12月4日,河南省“宪法宣传周”活动暨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揭牌仪式在郑州花园口事件记事广场举行,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省普法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厅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和普法志愿者们参加。大家高声诵读宪法条文,向全社会传递弘扬宪法精神,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信心。

公共法律服务包括哪些内容?如何申请法律援助?如何办理公证?12月3日,全省司法行政系统第二届开放日活动启动,来自社会各界的30多名群众代表走进省司法厅,零距离感受司法行政工作。

“希望通过此次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增进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新时代司法行政机关职能职责的了解,进一步在全社会宣传和弘扬宪法精神。”省司法厅党委书记陈红瑜说。

12月1日至9日,我省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宪法进企业、宪法进农村、宪法进机关、宪法进校园、宪法进社区、宪法进军营、宪法进网络”7个主题日宪法宣传活动,使纸上的宪法“活”起来,生涩的法律“暖”起来。

举办全国法治楹联大赛、组织开展宪法知识竞赛活动、组织参加第十三届全国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形式多样的宪法法律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宪法观念和法治意识,营造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举措扎实 亮点纷呈

宪法宣传入脑入心

宪法宣誓既是庄严的仪式,更是郑重的承诺。在“宪法宣传周”期间,我省不少单位、部门都举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仪式。国家宪法日当天,全省政法单位纷纷举行宪法宣誓活动,参加宣誓的政法干警一致表示,要自觉做弘扬宪法精神的表率,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12月6日上午,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一起由企业提起上诉的行政诉讼二审案件在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坐在旁听席上的100余名省直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神情肃穆。

省司法厅厅长申黎明介绍,本次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是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省法院、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今年我省“宪法宣传周”安排的一项重要活动,将有力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

“旁听庭审能够近距离感受法庭的庄严氛围,是一次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大家纷纷表示,在浓厚的法治氛围中,度过了别具意义的一天。

各地各部门采取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一把手”带头宣讲、宪法宣誓、举办讲座、开展培训、开放日等形式深化宪法的学习宣传,大家就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畅谈交流了学习体会,进行了热烈讨论。

在国家宪法日当天,我省很多单位还以文艺汇演、演讲比赛、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形式弘扬宪法精神、传播法治文化。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佳时期,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宪法教育,让法治信仰蓬勃生长,对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法治思维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都至关重要。

11月28日,河南省第六届“卓越杯”法治辩论赛决赛在郑州举行。河南大学代表队和河南师范大学代表队进行了激烈交锋,双方旁征博引,用一场兼具思辨性与观赏性的辩论赢得观众阵阵掌声。“卓越杯”法治辩论赛由省司法厅、省教育厅、省普法办和省法学会在2014年发起主办,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思辨能力,丰富法学教育内容,推进我省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我省高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知名品牌。

全省中小学校集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宪法晨读”、宪法知识竞赛、书画比赛等形式,引导青少年自觉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今年以来,我省依托教育部青少年普法网开展青少年学生宪法学习及“宪法小卫士”活动,截至12月10日,我省在网上开展学习7.01亿人次,位居全国各省市第一。通过学习并完成法治知识测评产生宪法小卫士751.35万名,参与率位居全国第三。

形式多样 整体联动

宪法精神走进日常生活

“宪法离我们远不远?不远,宪法就像空气、阳光、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上学读书、劳动就业、结婚生子、享受社保、领退休金,这些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其实都源自宪法的规定。”这是12月4日郑州市在中原区长江公园举行宪法宣传活动的场景。活动现场,一系列寓教于乐的普法节目轮番上演,引来观众阵阵掌声。50多家市直单位、企业、群众性组织采取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普法书籍等形式宣传宪法,为群众送上了一道法治文化大餐。

“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宪法宣传周”期间,省司法厅、省普法办、省通信管理局协调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信运营商向全省手机用户推送6000余万条公益短信,扩大宪法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增强了宪法宣传教育的吸引力。

地铁作为城市文化传播的新载体,为法治宣传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宪法宣传周”期间,在郑州地铁1号线、2号线、5号线,无论是车窗、车门,还是站台、电子显示屏,随处可见宣传宪法知识和法治文化的公益广告,广大市民在乘车出行中轻松学习了宪法知识。

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工作部署,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宪法学习宣传活动。

洛阳市组织普法宣传骨干、普法志愿者、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明白人”深入乡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新乡市组织领导干部集中学习宪法,信阳市开展有奖答题、普法谜语猜猜猜等活动;开封市组织全市村(居)法律顾问开展专题法律咨询;焦作、平顶山、濮阳等地的“宪法号”公交线路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措并举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律的熏陶。

全省机场、车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展板,LED大型显示屏滚动播放宪法宣传公益广告;在网络视听媒体开展优秀宪法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展播活动……全省各地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形成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全民普法守法的新气象。

“宪法宣传周”期间,各地各部门充分运用“报、网、端、微、屏”等媒体平台,全方位、大声势开展宪法宣传。各类媒体坚持贴近基层、贴近群众,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出多款精品力作,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法治文化熏陶和浸润。

“我们将把握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普法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让每周都是‘宪法宣传周’,每天都是‘宪法宣传日’。”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表示,将不断增强新时代全民普法的普及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全省上下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理念,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