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杨娇)为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达州市达川区人社局简化流程、优化服务、狠抓实效,力求群众办理就业创业业务“最多跑一次”。
线上线下,服务形式多样化。一是线上实现一网通办。线上依托“四川省政务一体化平台”,融入失业登记、档案转递、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失业保险金申领等公共就业服务,通过“一网登录、一次申报、一次办结、一体反馈”服务模式,全面提升“一网通办”能力。近两年以来,线上受理失业登记23件、档案转接63件、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申请4件、就业见习申请8件,失业保险金办理599件、职业技能提升补贴办理167件。二是线下设立综合窗口。制定《达州市达川区“灵活就业一件事”联办工作实施方案》,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设置“灵活就业一件事”和“员工录用一件事”2个办事窗口,配备了专职人员及时办理政务服务事项。对于即办件,现场予以办理;对于限时件,实行内部流转,在限定时间内办结,确保便民服务“零障碍”。
服务延伸,能力优化再提升。一是业务延伸更高效。为各乡镇配备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并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对象认定申请等13项就业创业服务事项下放基层乡镇,压缩16项高频服务事项办结时限,所有业务全面提速85%,并全面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公示公开制度,把就业创业服务事项纵向延伸至各乡镇。持续开展“下乡办”“包片办”业务督导工作,分区包片深入到全区24个乡镇(街道),对就业创业工作、公益性岗位管理、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录入、四川省公共就业服务管理V3.0系统的运用以及权限下放业务的开展情况进行手把手教学﹑点对点指导。截至目前,全区各乡镇(街道)共受理办结15余万件就业创业业务,群众满意率达到99%,有效提升基层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二是站点延伸夯基础。打造多个“人社暖心驿站”,联通乡镇就业创业联络网点,为乡镇群众提供就业失业登记、政策咨询、技能培训等全方位就业创业服务。以“人社暖心驿站”为中心,形成半小时服务圈,辐射周边邻近乡镇,构建多点支撑的乡镇就业服务体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促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高质量发展。目前石桥“人社暖心驿站”已开始运营。
整合代办,就业服务更便民。一是设立专区零距离。在“暖心之家·零工大本营”设立了达川代办专区,将就业登记、失业登记、就业援助对象认定申请等12项高频业务梳理形成“达川代办·零工菜单”,为辖区内零工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二是整合业务齐聚力。联合民政、医保等多部门进驻零工大本营进行业务指导、政策咨询与事项代办,不断优化服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服务多跑路”,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的实际问题,打造人社服务新高度。截至目前,已为群众代办就业创业服务事项350余件。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