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油溪镇挖掘“粑”文化 做好“土特产”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3-04-27 07:44: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博 报道)经过近一年的挖掘与整理,江津区油溪镇20多种粑将于4月29日在江津区万达广场与期待已久的市民朋友们见面了。

油溪镇隶属于重庆市江津区,地处江津西北部。这里历史悠久,在三国蜀汉章武年间曾经是乐城县(今江津)的县治所在地,被称为是江津最早的古县城。据历史资料记载,油溪镇建制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江津豆腐、油溪粑、要吃烧酒中白沙,这句民谣一直流传在江津这片广袤的大地上。粑是我国南方常见的一种小吃,据江津县志记载,油溪粑是当地著名的名特小吃之一,也是江津地区常见的传统食品之一,制作方法众多,风味各异,十分美味。有浑水粑、猪儿粑、蔑圈粑、谷芽粑、艾粑等,品种多达二十多种,别具特色,吃法也很多。古往今来,在江津地区,每逢过年过节、喜庆、婚、丧、寿诞,均以各样的粑为佳肴款待来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重庆“两会”报告中提出落实产业帮扶政策,做好“土特产”文章,向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要效益,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效益。促进“接二连三”,壮大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农村电商、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完善“基地+电商+农民”等农产品产销新机制。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江津区油溪镇党委、政府一直在挖掘既能让百姓致富又能市场化的产业。油溪镇文化服务中心近通过一年的时间,走访了10多个村居,向曾经做粑几十位村民进行了解、试做、展示等方式收集到了油溪镇内的各种粑的传承人。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走访,油溪镇党委、政府决定把已经传承了上百年的“油溪粑”再次挖掘出来,并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发展油溪粑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原材料产地本土化,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据了解,油溪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粑的发展,目前已经成立了粑产业领导小组,成立了非遗申报、文创宣传、手工坊建设、规划种植、产品营销、技术培训、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等部门,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做大粑产业。

一方水土孕育独具特色的“土特产”。在布局油溪粑的同时,又一个有着两百多年的“土特产”--山王店油条银丝面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重新回到千家万户餐桌上。

依托乡土、找准特色,是“土特产”发展壮大的基石。近年来,各地高度重视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充分挖掘自身地域环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积极整合资源力量,念好“土”字诀,打好“特”字牌,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很多“土特产”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产业。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