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博 通讯员李定超)在江津区支坪镇活跃着一个年轻漂亮的残疾人工作者,她就像正在盛开的腊梅花一样,走到哪里就香到哪里,给残疾人带去了幸福和温暖,不停地践行着残疾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她就是真武场社区的残疾人专干王应梅。
用心做好慈善事在王应梅心里,残疾人事业既是人道主义事业,又是积德行善的慈善事业。因此,“残疾人的事要用心去做”成了她的座右铭。“座右铭”这个词的意思是把这句话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用以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而王应梅虽然没有把这句话写出来放在桌上,也没有挂在嘴上,她却放在了心上,并不折不扣的践行着……
图为王应梅向来社调研的区残联负责人介绍情况
年仅32岁的王应梅,从事社区残疾人工作已经有6年时间。在这六年时间里,她凭借一颗善良的心,把青春奉献给了残疾人事业,为残疾人做了许许多多看来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成为残疾人的知心朋友和“娘家人。”
她对辖区内的残疾人信息情况了如指掌,倒背如流。当问及她社区残疾人的情况时,“社区有残疾人246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126人,重度残疾人97人,有康复需求的13人,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除一户未脱贫外,其他的已经脱贫......。”王应梅那简直是如数家珍,一口说了出来。
“残疾人工作有些不好做哦!不过,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为残疾人办好了操心事、烦心事,心里还是感到很开心的。”这是王应梅在谈到她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的体会。
从王应梅这番深有感触地话语中,不难感悟到她从事残疾人工作既有“苦”的一面,也有“乐”的一面。“苦”是她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乐”是为残疾人办成了事,办好了事,心里有了成就感。
图为王应梅看望重度残疾人陈建华
亲力亲为办好事3队46岁的重度肢体残疾人陈建华,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全身瘫痪,只好成天像小孩那样坐在用木头制成,靠滾珠滑动的木椅里度日,几十年没有出过家门,吃饭要人喂,澡要他人洗,大、小便要他人帮,而这一切都全靠70来岁的母亲照料。为此,王应梅多次做他的工作,要他去城里托养,以减轻母亲的负担。可不管怎么做工作,陈建华就是不愿意离开他的家,离开他父母,就连家里建了新房子他也不愿意去,非要死守在破旧不堪的烂房子里。
走近陈家华的家里,目睹他的饮食起居,不由人想起令人们耳熟能详的《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陈建华的妈妈更是好。因为他的母亲不仅给了他生命,而且不厌其烦地精心照料了他几十年,这在人间是少之又少的。陈建华的母亲真不愧是个伟大的母亲!
图为王应梅陪同区残联负责人在残疾人家中了解情况
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是一切残疾人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王应梅深深知道这点。陈建华因是多重残疾,不能接听电话,勤劳朴实的母亲常常在坡上干活不在家,村上有什么事需要与他联系,王应梅都只有亲自上山去办理。为增加陈建华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他生活得更加有质量,更加有尊严,王应梅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先后为他申请解决了轮椅、无障碍改造、日间照料、健身器材等实实在在的问题,还给他落实了护理补贴,送去独生子女慰问金等。单是今年,王应梅到他家走访慰问、解决问题就达5次,真正把忙帮在了点子上,爱心送在了他心坎里。
东奔西走解难事4队的胡跃田,一家6口3人残,父母已是八十左右的老人,妻子蔡哑巴是精神残疾人,两个女儿均系智力残疾。这是全社区唯一没有脱贫的贫困残疾人家庭。
“一家6口上有老,下有小,全靠胡跃田劳动供全家生活,这个家庭真是太困难,需要给予他更多帮助才行。”王应梅对来社区调研的区残联负责人介绍道。
胡跃田家庭是个特殊的残疾人贫困家庭。因妻子蔡哑巴是胡跃田在河南打工带回来的,至今既没有户口,也没有办结婚证,两个智障女儿未办理残疾证。
为帮助胡跃田家庭脱贫,让他妻子和两个女儿享受到残疾人该享受到的政策,王应梅帮两个女儿向提出了办理残疾人证申请,并亲自护送到江津区中心医院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帮助他们落实了低保政策,解决了他们的低保问题,让他们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主动与綦江区中心医院联系,帮助小女儿小颜(化名)做了唇腭裂手术。同时,还积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落实妻子的户口迁移问题。当说到这个家庭的情况时,王应梅深情地说:“这个家庭的困难和问题实在是太具体了!”
“你们社区还有没有‘一户多残’家庭呢?”“有哟!‘一户2残’以上家庭有7户。上个月才为一户落实了帮扶项目呢。”
图为王应梅为贫困残疾人送洗衣机、冰箱途中
王应梅说的这个“一户多残”家庭是7队的袁焕祥。为帮助袁焕祥家解决洗衣和食品贮藏问题,在王应梅的关心帮助下,为这个家庭落实了帮扶项目。根据这个家庭的实际需要,去商场购买了洗衣机和冰箱。由不通公路,王应梅几经周折,才把货物送到了他家里,令袁焕祥感之不尽,连连说:“感谢党的政策好,感谢你们这些好心人!”
在王应梅的尽心、尽职、尽力地努力工作下,近几年来,真武场社区的残疾人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残疾人无障碍改造18户,危房改造16户,辅助器具适配21人,141人享受到“两项补贴”,16户享受到低保,18名有了健身器材。
用心、用情、用力为残疾人办实事、好事的王应梅,真不愧是残疾人的“娘家人”,香遍社区的一朵的腊梅花,一个优秀的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值得人们称赞。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