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雄安等你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遥望曾经在梦中见到过和蔼可亲的雄安广场,仿佛听到了颁奖晚会上群众的欢呼声在耳边回响,听到了主持人热情洋溢的颁奖词:群星闪耀,万丈光芒 ……
2022年九月,河北雄安广场。
天高云淡,秋风习习。坦荡、宽广的雄安广场东南面,一排排杨柳树,柳叶嫩绿如丝,在小伙子眼中,像少女的秀发,在风中羞涩地飘飞。在美女眼中,像青春、帅气、阳光且忠诚的卫兵守着庄严的广场。
雄安,是一座年轻且充满朝气的城市。它是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开发区之后的又一经济特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推进京津冀经济协调发展,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高标准,国际化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空旷的广场亮如白昼。来这里锻炼身体或玩耍的群众成百上千,人们在幸福的享受康养生活的乐趣!
“群星奖是国家设立的全国群众文化艺术政府奖,是群文系统的最高奖项,每三年举办一届,层层选拔,竞争十分激烈。获奖作品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星奖”荣誉称号并颁发证书、奖牌。从2004年开始评奖纳入中国艺术节中,目前已经成功举办十九届。”重庆市群众文化艺术馆馆长罗智敏接受采访时介绍说。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暨十九届群星奖颁奖晚会放在雄安,既是宣传雄安,也是宣传群星奖,通过双方的合作,一方面把群众性的合唱活动,通过不断提高,逐渐把它打造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雄安,在和煦的秋风中耐心等待宏大的盛典仪式的到来!来自全国参加决赛的32支代表队,都在摩拳擦掌,寻找走向雄安广场舞台领奖的阳光大道。
一双双期待的眼睛,遥望曾经在梦中见到过和蔼可亲的雄安广场,仿佛听到了颁奖晚会上群众的欢呼声在耳边回响,听到了主持人热情洋溢的颁奖词:群星闪耀,万丈光芒 ……
郑迎旭一大早就出了门。来到文化馆办公室,桌上放着一份昨天收到红头文件,上面有参加全国“群星奖”决赛的32个团队名单。他的眼睛停留在“重庆青年合唱团”几个字上,此时此刻,感觉他们既熟悉又陌生。
1991年,从群星奖设置开始。重庆巴南区文化部门历届领导都把冲刺群星奖作为奋斗目标。2012年,巴南制定了十年实施规划。2017年,郑迎旭接任区文化馆馆长,当接力棒传到他手中,实现群星奖的重担也落在他肩上!
回望渝中半岛盛开的繁花,再看巴南万达丰腴的景观。渐渐地,那几个字在他心里成为记忆的影像,清晰起来!生动起来!歌唱起来!
整整10年,时间与空间相融的日日夜夜,记录了生活的歌声与微笑;整整10年啊,风雨无阻的10年,快乐与执着相伴的10年,团员们嘹亮的歌声,青春的剪影,朝气的歩履,浮现在他的记忆里……
第一乐章 回家寻路
当巴南区文旅委受区党委政府的委托,将一本本红色的聘书,发给每一位团员的时候,大家心情十分激动,合唱团终于有家了!
重庆青年合唱团有悠久的历史。
1940年1月,由原国民政府教育部主持,以国立音乐院师生为主体,吸收五个中央大学艺术生,共同组建了重庆青年合唱团。合唱团发扬“5•4”精神,点燃青春的烈火,激发国人抗日的激情,将一首首高亢而鼓舞人心的抗战歌曲,伴随着奔赴前线的战士踏上生与死的征途;一个个有志青年高唱着《大刀进行曲》走向街头,用歌声为市民增添抗日的力量!
重庆青年合唱团,是一首岁月励志之歌。一首保卫山河之歌。是一首青春向上之歌!
80多年过去了,重庆青年合唱团的“火种”在历史与现实的经纬上燃烧!
周生宏心里有一团火!
2016年,指挥家周生宏只身从家乡山东来到美丽的山城重庆,带着“5▪4”传统的火种,带着音乐的梦想,带着青春的记忆,将喜爱好合唱艺术的文艺青年召集在麾下。重新组建了重庆青年合唱团,由他担任团长,李亚男担任副团长。那时,巴南文化馆杨明东应周生宏的邀请也加入了合唱团。
“为什么要命名为“重庆青年合唱团?”周生宏接受采访时说,“在我国一线城市大都有青年合唱团,它就是这个城市青春的符号。是这座城市青春不老的象征,是这座英雄的城市充满阳光、朝气蓬勃,青春向上,勃勃生机的标志!”周生宏有些激动地说,“成立重庆青年合唱团,就是要为城市之光添彩,为重庆形象增色,用现在的话说,打造一张“行千里,至广大”的大美重庆的名片!”
第一场演出,选在了施光南大剧院。
为了让地方政府部门了解合唱艺术,周生宏特地邀请了巴南、渝北、南岸等区县文旅委、文化局的领导观赏音乐会。
这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舞台下观众热烈的掌声属于年轻的合唱团!属于为鲜花盛开而辛勤劳动的园丁!属于“重庆青年合唱团”继往开来者---周生宏!
观众评价合唱团整体素质高,音乐感受能力很强,但由于没有经费,没有练习场;合唱团“游击队”式的生存方式令人担忧。
重庆青年合唱团的路在何方?
第二乐章 继往开来
开放的巴南,敞开博大的胸怀,无言诉说巴山的伟岸与灵秀,深情礼赞巴水的坦荡与悠然。巴南人坚信,群星闪烁,一定会照耀在巴蜀大地,灿烂文明,一定会在历史天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路上播种、生根、开花、结果……
一天,杨明东得知周生宏老师拟将重庆青年合唱团易主的想法。就将此事告诉了区文化馆馆长郑迎旭。郑迎旭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它接过来!”。
郑迎旭与杨明东一拍即合,把这个“接过来”的大胆的想法,向巴南区文旅委汇报。紧接着,请周生宏到巴南来商谈易主的事。
周日,本该休息,但为了合唱团的生存,周生宏便来到巴南区文化馆。商量会开了一上午。会议质量很高。商量会开成了研究会,分析会、论证会。大家畅所欲言,谈合唱团的管理,讲合唱团生存的路径,话合唱团美好的未来。
在周生宏的心里,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巴南区,空气很清新,环境很优美,气候很宜人,艺术氛围很浓厚。仿佛巴南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了艺术的灵性。
在巴南,不管你走到哪里,都听得见当地的山民唱着木洞山歌去赶集,或站在田坎上放声唱,“牵着妹妹上山坡”;那土得掉渣的木洞民歌余音寥寥在你耳边回响;在乡村,在城镇,大凡喜庆的日子,你都听得见接龙的吹打,吹得山民们兴高采烈,丰收的喜悦与儿孙满堂的快乐洋溢在脸上。在幽静的夜晚,你还听得见一品情歌婉转悠扬的旋律,在小溪里的缓缓地流淌。
“巴南不愧为音乐之乡,艺术之乡!”周生宏感慨地说。“合唱团入驻巴南,除了开展群众性的文艺活动,还有就是冲击各层次奖项,比如群星奖,用这种方式培养和提高队伍艺术水平!”
登上全国群星奖舞台,是巴南历届党委政府、文旅委、文化局以及文化工作者的梦想。
2014年到2019年,巴南连续三届,都冲进群星奖决赛圈,但都与金奖擦肩而过。
巴南区文化馆将论证会上的思想与智慧,形成一个“三不变和三要变”方案上报区文旅委。
所谓“三不变”是指; 重庆青年合唱团入驻到巴南区原制定的工作目标不变;组织机构、管理制度不变:团长、副团长职务不变。
所谓“三要变”是指:思想观念要变,要尊重艺术规律,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合唱团的身份要转变。由过去的“游击队”变为“正规军”;户口要转变。由过去的“无组织”变为有户口的“馆办”团队。
“对合唱团的定位;留住一批文化人才。培养一批文艺骨干,打造一张文化名片。提升巴南社会形象;提高社会效益,让巴南文化走得更远。”
思路决定出路。变化就在一瞬间。
第三乐章 春华秋实
合唱团入驻巴南,是巴南区解放思想,整合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力量,共同发力,打造巴南文化名片的战略决策和部署。是将文化力转化成生产力的一次尝试,是巴南引进文化人才催生经济效益的一次生动的实践。
历史的巴南沐浴四季风雨,从岁月的长河中走来,存载着3000多年的厚重人文,见证了巴国800年历史的波澜壮阔,目睹900年辖制“权利更迭”,品鉴了巴县1400载“春华秋实”。直至今日的大美巴南,大善巴南。回望来路,有冷热兵器的交战,也有巴国骊歌的莺歌燕舞,有开心的欢愉,也有无奈的叹息……
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个简单的命题,从此成了罗智敏与周生宏的责任和使命。
2017年9月,重庆青年合唱团经过重新组建入驻巴南,成为由重庆市巴南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批准管理的社会艺术团体。日常工作由巴南文化馆负责。
“经济固然能让巴南壮大。唯有文化才能让巴南强大,唯有文化才能让巴南走得更远。”周生宏说,接着又解释,“这话是巴南的一位区领导说的。2016年,巴南区开展提炼“巴南精神”活动,聘请市里一批专家学者为文化顾问。我是其中的一个。”
又是一个艳阳天,万里无云。风和日丽,草木萌发。
重庆青年合唱团的团员们踏上巴南多情的土地,重新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巴南,了解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巴南,熟悉巴南的文化,他们陶醉在巴歌渝调低吟而诱惑的旋律之中……
2019年10月6日晚,重庆青年合唱团以崭新的面貌走上了大都市的舞台。
第二天,重庆各大新闻媒体,就有了这样的报道:
重庆青年合唱团亮相国泰,一场以“我爱你”为主题的音乐会精彩上演。
周生宏对这场晚会有期待。他是一个有个性、有成就、有激情的艺术家。他一直十分热爱市民音乐普及工作,经常在图书馆、音乐厅、学校新闻媒体等做音乐欣赏讲座。
“合唱团的五年规划是,五年三大步,走向全国的舞台,让百姓认识重庆青年合唱团!”周生宏坚定而自信地说。“第一、二步目标已经实现,第三步就是进军雄安!”
“巴南的文化工作者有一股劲儿,冲刺全国大奖,越战越勇,但,就差一点!我下决心要帮帮他们!这也是我的责任。目标就是实现获“群星奖”的梦想!”罗智敏是一个有思路、有目标、有情怀的人。
“巴南区历届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文化工作,也十分看重“群星奖”这个荣誉。但也看重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发掘和利用,走进新时代,要继承优良传统,讲好红色故事,讲好巴南故事,讲好重庆故事,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区文旅委副主任朱艳萍说。
“希望你们奋力拼搏,区党委政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动员会上,周生宏和罗智敏牢牢记住了区文旅委主任万耀东,转达区党委政府这充满力量的鼓舞和希望的嘱托。
第四乐章 巴歌渝调
用传统的音乐语言,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礼赞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展示出一幅壮丽的大江两岸新画卷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合唱团在成熟。杨明东已成长为区文化馆副馆长,郑迎旭为有这样给力的助手而感到幸运。
他俩配合默契。
他俩交流,合唱团目下正处于临界状态,需要的是凝聚力。就如在合唱中,要求心合,意合,情合,音合,各个声部既是独立却又相互交融不可分割,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相互聆听相互配合。
他俩清楚,长期的合唱训练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松散型的参赛不利于意识上的和谐和统一。
封闭训练!
这是罗智敏战略决策的第一招。“要把全体队员的注意力,吸引到排练上来,营造氛围,进入角色,感受语境!”
第二招,对标!以群众合唱国家水准的目标定位参赛作品的谋划,按照"思想精深、艺术精湛”标准来要求,
首先,要求团员的素质要高。组建参赛合唱团队时就考虑,在可塑性较强的青年合唱团的基础上再充实、再优化。
罗智敏与周生宏商量,表演的音乐作品要有文化含量,对团员的素质要求也要思考,要有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精神面貌,有正能量!
对原创混声合唱《川江畅想》的创作、钢琴伴奏和指挥、演唱的曲目到演绎,应达到的高度,都聚焦“专业化”,这正是群众文艺“品质发展”的要求。
用传统的音乐语言,讲述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以跨时空对话的手法,回放川江传奇神秘,礼赞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满目青山翠,碧水东流淌;美丽山水地,多少人向往”大江两岸新画卷。
打特色牌,凸显“巴渝风"的文化个性。用巴渝文化的个性色彩[现场即兴清唱其中,描绘新时代大江两岸的美丽画卷、人民的幸福安康,奉献出”既有思想高度、又有现实温度"艺术精品。
要做到“制作精良”,因此,从合唱曲目排练思路和实现的路径方法,到原创混声合唱《川江畅想》的创作、视唱、修改提升等等各项工程、各个环节,都聚焦“精良”。
罗智敏这张牌,是站在人民的艺术为人民的高度,用心、用力、用情创作反映火热生活里艺术作品。讲好中国共产党百年浴血奋斗历史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振兴乡村的故事。讲好重庆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展望美好未来。
周生宏打出的一张牌,就是选好、唱好一支接地气的歌。选歌要讲文化,也讲战略战术。
周生宏说“一线城市的合唱团大都喜欢高端的难度大的歌。我们比不过他们。而我们选了《忆秦娥•娄山关》和《川江畅想》。”
“《忆秦娥·娄山关》是组委会的规定曲目之一,而《川江畅想》则是合唱团的原创作品。”
为了更好地将重庆的地域特色和精神风貌展示给观众,合唱团专门邀请业内资深专家进行指导,并采集了大量原生音乐素材。
主创团队将《川江畅想》以多段体音乐曲式结构融入“川江号子”,描绘了长江沿岸壮阔景色,唱响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题,富有创新性和时代内涵。
在表演中体现川江的凶险,又要用流畅优美的歌声描绘人们置身幸福生活的美好画面,便在和声分配上,将团队按照音域划分为4个声部参与演出,让《川江畅想》得以更加细腻地呈现。
罗智敏说:“针对混声合唱中难度较高的曲目《川江畅想》,因其对演唱中的气息把控、音色运用、意境表达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更需要不断磨合练习。因此,大家在赛前进行了大量集中训练,包括大量的抠发声、纠吐字、调气息等基础训练,十分辛苦。”
“为了做到精益求精,对作品反复打磨,至少改了五、六次,每一次更改,就是一次全新的排练和演绎。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每一次都在全力以赴。”石锐说。
还有一周的时间,决赛的日子到了!组委会制定了两套演出方案,一是舞台,二是录制。
“希望你们奋力拼搏,区党委政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祝你们凯旋归来!”动员会上,周生宏和罗智敏牢牢记住了区文旅委主任万耀东,转达区党委政府这充满力量的鼓舞和希望的嘱托。
“坚持8分钟!只要你们站在舞台上,就是上了战场,你就是战士,即使有马蜂叮在脖子上,记住,坚持8分钟!”重庆文旅委钟巡视代表市文旅委对团员们提出要求。每个人时刻铭记于心。
机票已经预定了。行囊已经准备好了。全体团员用实际的行动,表示了自己的信心和决心!
等待的就是出发!
通知来了,执行第二套方案;
“一切安排都很突然。”副团长石锐,“录制当天,正值重庆高温天气,为了让录制画面和声音达到最佳效果,现场的空调和风扇全部关闭,室内温度直逼40℃,每个队员都穿着厚厚的演出服站在台上,大家从中午录到晚上,没有一个人掉队。”
重庆青年合唱团以精湛的艺术水准,震惊了巴渝山水,震撼了青春的雄安。征服了专家评委。获得了令人向往的群星奖!
中央电视台当天头条新闻报道了比赛的情况。
重庆青年合唱团,以青春朝气的姿态。走向了全国
第五乐章 礼赞时代
重庆青年合唱团向巴南人民、向重庆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可以载入巴渝史册的时代答卷
2022年9月28日,重庆文旅委会议室召开了重庆群众合唱争夺第十九届 ”群星奖”总结大会。
罗智敏代表合唱团作了一个精彩的发言,题目是,感动、感慨之后是信心和力量。
“我真的非常感动! 这样高规格的表彰会、这样的场景、这样的氛围,我在文化系统工作这么多年,不仅没有看到过,更没有参加过!这,让我切身感受到,进入新发展阶段,重庆文艺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的新格局、新理念、新气象
全市冲刺群星奖选拔赛,全市性的群众大家唱歌咏活动、群众文艺创作展演品牌活动的开展,催生合唱队伍的建立、演唱水平的提高、-批批艺术作品的脱颖而出,这一切,得益于这些年党委坚持抓好重庆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积累和沉淀分不开。
这次参赛,汇集资源创精品。举全市之力精心打造参赛的节目。从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巴南区、大渡口区等单位,整合资源联合打造,从团队结构优化,到作曲、指挥、钢琴伴奏、专家指导等,汇集重庆的精英。从男声小合唱《嗨呀佐》作品升格到混声合唱,《川江畅想》充分汲取本土文化的滋养,得益于重庆资深作曲家指导,汇集众多专家智慧,最后得以出炉。
这次获胜,不是一个团队在作战,更不是孤军奋战,首先有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引领和保障,带领我们打好一个战役一个战役,解决好一个个问题。
电话采访时,他将感动与感慨复述给我听。我感觉他的激情还在,感动还在,情怀还在……
罗智敏被感动。钟巡视冒着40多度的高温,到排练现场做动员讲话;他为文化界有这样的领导而感到高兴。
周生宏被感动。他邀请深圳电视台一位专家来指导,专家的母亲90多岁生病住院,专家到现场没去医院。
杨明东被感动。作为80后,生逢其时,改革开放,年轻人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他被周生宏、罗智敏执着的艺术追求而感动。
石锐被感动。整整一个月的封闭训练,外面是新冠病毒流行。室内温度高达40度以上。吃盒饭,无怨言。合唱练习得到保证。他感不感动?
杨皓祥被感动。封闭训练时,有的团员参加排练但小孩儿无人带。就带在现场,叫孩子待在外面写作业。休息时去看一看。排练时间到了,孩子拉着母亲的手不放。看到这样的场景,你说能不动容吗?
郑迎旭被感动。他感谢文旅委对他工作的支持和理解;感谢这个团队给巴南带来了的荣誉!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给了他机遇与舞台!
十年跨越,十年磨砺。
重庆青年合唱团向巴南人民、向重庆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可以载入巴渝史册的时代答卷。
从历史到现实,从今天到明天。脚踏实地,畅想未来
尾声 重庆畅想:
重庆青年合唱团励志为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大都市,助推重庆文化繁荣发展,高唱赞歌,迈步走向世界的舞台
踏上新时代新征程,继续发掘巴南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一张唱得响、传得开、立得住有巴南标志的文旅品牌,着力培育巴南文化新标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重庆建设成为一座“承千年文脉、筑人文精神、树时代新风、强创新品质”的文化强市,助推重庆文化繁荣发展,为重庆青年合唱团走向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的一封信》中写道:“几代青年,皆以梦为马,不断探索中国未来。而今天的我们,则有机会把整个世界作为想象的行动的空间,去一展拳脚、实现抱负。”
周生宏坚定而自信地说:“习总书记的话说到我心坎上了。让青春永驻中华大地。重庆青年合唱团意气风发,走过长江黄河,走向全世界。我的指挥棍,永远属于中国人民!”他仰望历史的天空,一股家国情怀在心里荡漾。
2023年,重庆的一月,异常寒冷。正值小年,我登上巴南的云篆山,雪花在飘,冷风刺骨。我沿着马路行走。迎着山风,迎着冬雪,迎着峭壁,想寻找一种惨烈而悲壮的感觉。突然,耳边传来《忆秦娥·娄山关》的朗诵声:。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我背得很熟。我曾在企业、地方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不知道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句子,写进了多少领导人的讲话之中,因为这句话是时代的金句。读起很带劲儿。有豪迈感,从容感!我以为,这句话是这首词的灵魂。
仿佛,我看见了这样一幅壮美的画卷:
大雁鸣霜,晓月当空,狂风声,马蹄声,军号声;在风中沉郁低回。
只见群山起伏,险峻高不可攀,难以逾越,而今,重振旗鼓向前进。远望,青山如大海,近观,夕阳赤如血。
全词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像一幅壮观的简笔画。
《忆秦娥·娄山关》写于1935年2月,这是一首以娄山关之战为题材写就的词作。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震撼了读者!
这位作者就是伟大领袖毛泽东!
这首词经过作曲家的谱曲成为了一首经典的红色主题歌曲,我听过不同版本的《忆秦娥·娄山关》,印象最深的就是郑律成改编的合唱版。总体感觉两个字:震撼!
舞台上,合唱队员与指挥及伴奏之间配合默契,演唱节奏整齐统一,声音高亢洪亮,吐字清晰,很有感染力。仿佛,我又回到了娄山关。
第一次听到《川江畅想》这首歌,歌曲运用了重庆地区国家级非遗“川江号子”等音乐元素,旋律时而舒缓,时而紧张,极具感染力,音乐表现完整,形式丰富,有明亮高亢的领唱,也有力量感十足的合唱,充分的展现了重庆人民不畏艰险、不怕困难的拼搏精神和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我以为。两首歌,其实是一首歌,那就是长征之歌!
《忆秦娥•娄山关》是写红军长征。《川江畅想》是写新时代新长征。这是一条中国共产党走过的百年沧桑之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行千里,致广大”重庆人文精神,就是在时空之间为我们铺就一条从历史走向未来的长征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踏上新时代新长征之路,建设新巴南新重庆。我们接过5▪4的大旗,发扬重庆精神,发扬长征精神,让《川江畅想》伴我们一路高歌奋进!
“千里川江滔滔浪,复兴追梦迎朝阳;千里川江滔滔浪,新的征程再起航!再—起—航!
2023年1月26日第四稿,
【作者简介】刘凡君,本名,刘凡军,重庆市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市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市作协第二、三届、四届全委会委员;巴南区第二、四届文联副主席,原第二、三、四届作协主席。现巴南作协名誉主席。《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
198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曾先后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近300万字。著有散文集《永远的贺卡》《我在西街等你》;小说集《河西街的夏天》;报告文学集《走向天使之路》;长篇纪实散文《我在日本铃木当团长》;长篇小说《大山深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光》《逐梦之旅》;长篇传记文学《关桥传》《王小谟传》(与姚远合作)。主编《巴南作家小说选》《巴南作家诗歌选》《巴南作家散文选》。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遥指苍穹》荣获2017年全国首届工业文学大赛电视剧剧本优秀奖,人气奖。(与姚远合作)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