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魏作利 陈万军)3月24日至25日,首届大巴山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在达州万源市固军镇三清庙茶叶基地隆重举办。大赛以“一叶巴山青·传承茗匠心”为主题,来自川渝的13支代表队74名选手参赛。四川省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彭闯出席并宣布开幕。达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总工会主席王蔚荩出席并讲话。万源市委书记倪欣致辞。达州市委副秘书长唐虎,达州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冉长春,万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市政协主席陈国斌等领导出席。
在开幕式上,彭闯宣布首届大巴山茶叶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王蔚荩代表中共达州市委、市政府和达州百万职工向出席大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和向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
王蔚荩在讲话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此次大赛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拼,为茶叶产业职工提供了展示技能、切磋技艺、提高水平的舞台,为打响“巴山青”品牌搭建了重要的窗口平台。我们要以此次大赛为契机,做强茶品牌、弘扬茶文化,用心用情服务茶企业、创新茶科技,带动农业产业再上台阶,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
倪欣代表中共万源市委、市政府及 60 万老区人民,向参加本次大赛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选手、裁判员,表示诚挚的欢迎!
此次大赛由手工采茶、手工制茶(扁形绿茶)实际操作和理论笔试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理论笔试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参照《茶叶加工工国家职业标准》(国家职业资格初级)进行考核,笔试占比赛成绩的20%。采茶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大赛规则以95%以上为一芽一叶,不带蒂,无断碎、无老叶、无病虫叶、无茶果、无伤残叶和采摘200g鲜叶为起点;炒茶选手则需要扎实的手上功夫和对火候的精确掌握,实际操作占比赛成绩的80%。
在理论笔试现场,十分安静,参赛选手们全神贯注,有的低头思索、有的奋笔疾书,只听见一片笔尖划过纸面的“莎莎”声……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试卷作答。
在手工采茶现场,选手们身着采茶服饰,腰系竹篓,双手翻飞在茶叶间。他们眼随心动、手随眼动,一捏一提间,一颗颗嫩绿的茶芽滑入篓中,尽情地演奏着美妙的“音符”。
在手工制茶现场,身着洁白服装的选手们,按照大赛规则要求,凝神静气,巧手翻飞,嫩绿的鲜叶,通过压、磨、搓、揉等手法的炒制后逐步塑性,色泽翠绿、香气四溢,令人陶醉......
经过选手精彩激烈的角逐,裁判们公开、公平、公正的评判,手工采茶获奖情况:乐山代表队陈明芳荣获一等奖;雅安名山代表队米萍荣获二等奖;雅安荥经代表队杨小芳、巴中平昌代表队陈杰、巴中通江代表队陈秀琼荣获三等奖。手工制茶获奖情况:达州万源代表队袁正武荣获一等奖;达州宣汉代表队王伦荣获二等奖;巴中平昌代表队苟邦城、达州万源代表队胡运海、巴中通江代表队何铃龙荣获三等奖。团体获奖情况:广元代表队荣获一等奖;巴中平昌、雅安荥经代表队荣获二等奖;乐山、雅安名山、达州万源代表队荣获三等奖。巴中通江、达州大竹、重庆梁平、达州宣汉、南充、巴中南江、广安代表队荣获优秀组织奖。
此次大赛由四川省总工会、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达州市总工会、中共万源市委、万源市人民政府承办,万源市总工会、万源市农业农村局等4部门协办。大赛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科技技能人才,提升巴山青茶品牌知名度,推动大巴山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川茶品牌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
巴中市平昌代表队选手张正平高兴地说:“参加此次大赛,我受益匪浅,接触了全省很多新的制茶人,我们在一起交流,大家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非常感谢组委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平台。”达州万源代表队选手王让银说:“参加这次大赛我感觉十分荣幸,能和来自其他县市区的选手‘同台竞技’,既是一次经验交流,也是一次技能提升。”
万源作为古老茶区,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四川唯一的天然富硒区,享有“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名茶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万源市以乡村振兴为抓手,聚焦富硒茶产业,加快茶叶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人才培养、融合发展,探索出“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的万源模式,不断构建“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农旅一体的全茶产业链条,以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万源经济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