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长乐老人冯道的非凡之处 

发布时间:2019-11-26 07:28:3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文/郑鼎文

五代时期的冯道,历经四朝,被十多个皇帝任用为相。从古到今,好多人骂他丧尽气节没骨气。但冯道为什么会成为政治上的不倒翁?为什么自称长乐老人?为什么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享寿73岁而寿终正寝?必有其过人之处。

南怀瑾先生认为冯道起码不贪财、不贪色,在品德和行为上炉火纯青,以致无懈可击。我以为这是很有道理的。在那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大多数政治人物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他若有把柄被人抓着,不要说谁做皇帝都要请他为相治国,恐怕连脑袋也早就掉了。

关于这一点,仅仅看看他的一首七言诗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偶作》

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往有期因。

须知海岳归明主,未必乾坤陷吉人。

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

但教方寸无诸恶,豺狼丛中也立身。

我读这首诗,不仅读出了冯道因身正而无所畏惧的淡定之气,还读出了他非同寻常的见识和胸襟。那就是:不管谁做皇帝,总要治国安民。我只要凭自己的才能做治国安民的正经事情,在乱世中做些好事,又何必管他谁做皇帝呢?如果此时我不挺身而出,那么别人为相后,恐怕还会把天下弄得更糟糕呢,老百姓也要受更多的苦难呢?罢罢罢,管他谁说什么,管后世如何评价,我只要对得起天下苍生、问心无愧就行!

这么想着,他的内心自然平静了,不仅克制自己不做让人能抓住把柄的事情,也能坦然面对朝代更换频繁、皇帝换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现实了,并且能做到身处乱世从容应对了。

我想是的。一个人,如果能以自己的德才学识为天下百姓做好事,那么就不必过多地计较什么。这样一来,内心也就踏实了,襟怀也就开阔了,见识也就高远了。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