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蒋良言)近年来,四川省万源市就业局将就业信息化应用作为就业创业服务提档升级的重要手段,以“互联网+”思维引领,以就业创业信息管理系统V3.0作为数据支撑平台,在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工作进行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推动重点群体服务、主要工作业务办理“上线”晋级。
加强信息化服务,提升就业服务能力质效。创新新形势下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借助微信公众号、“源就业”抖音号、万源职介邮箱、就业创业服务热线、短信群发业务等媒介,建立起线上互动服务平台,让岗位推介、就业创业指导、考研考编信息咨询、人文关怀等服务持久在线不打烊。2022年,我局发布的各类信息吸引超过80万余人次阅读和转发,线上服务累计1800人次,就业服务更加深入人心。开展“免申即享、多补快办”服务模式,推进援企稳岗加速度。前期着力做好系统参保企业的数据更新、完善、维护,定时与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实现稳岗返还快办、精准办、网上办。2022年,万源市131家参保企业第一时间收到了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补贴180万元,受益职工3011名。在“直补快办”行动中。我局借助V3.0系统进行政策找企业,主动为企业兑现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社保补贴9.95万元。
组建见习数据库,助力青年群体就业择业。“数据画像”赋能精准服务。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大学生群体呈现未就业存量多、从业经验不足、慢就业心态普遍等特点,我局通过日常服务、个人申报、系统收集、上级反馈等渠道,将高校毕业生专业、就失业状况、就业规划、政策需求等信息入库成账,目前在库人员1238人,其中两年内高校毕业生1165人,16-24岁非高校毕业城乡失业青年73人,推动全市高校毕业生群体就业创业服务工作精细化,可视化。多举措丰富见习工作内涵。党建引领,鼓励见习人员在见习岗位上向党组织靠拢,组织见习人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设立“共产党员见习示范岗”,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党建活动做在见习的路上;在人员安置上,该局对积极留用见习结束人员的企业在后续见习岗位开发上予以倾斜,对结束见习仍无法找到就业岗位的就业困难对象,优先安置城镇公益性岗位进一步延长其就业过渡期;2022年,按照人岗相符、满足见习意愿的原则,我局向全市25个见习岗位推介安置见习人员88人,见习结束后企业留用37人,转为城镇公益性岗位安置6人,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指导等服务128人,积极推荐就业岗位155人次,鼓励见习毕业生参加公招考试、考研62人次,见习过程中成功考研2人,考编进面人数15人次,公共就业服务得到进一步延伸。
职工培训在“线上”,为企业发展蓄力强能。在前几年疫情防控期间,线下培训无法有效展开,面对线上培训的空白,我局摸索出一套线上学习、利于监管、效果突出的线上培训模式。建立线上培训整套流程。前期对全市中小微企业进行摸排,掌握线上可组织培训人员规模及培训需求,利用国家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平台,立足培训效果模拟培训找准监管难点,制定《中小微企业职工线上培训工作方案》,培训前组织全市辖区内中小微企业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签订《万源市职业技能线上培训承诺书》。细化线上培训各个环节。对参训对象、年龄(法定劳动年龄)、培训时长、培训时间段、课程选择(根据生产经营实际需要,确定与企业主营业务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付费课程(自费购买80元以上的付费课程)等做明确要求,确保学以致用。强化培训监管。为了做好过程监管,我局统一培训学员的平台登录号、登录密码,设置后台监管员,实时登录学员账号进行查看,对同时学习多门课程、代学、一人多设备学习多学员课程的行为进行监管,对所有学员的课程选择、付费、时长、学习时间进行审核。2021—2022年,我局完成线上职业能力提升培训34家企业1447人,已补贴101.2万元,涵盖旅游、建筑、制造、销售、餐饮、电力等多个行业,有效促进在职员工在疫情期间企业开工不足的情况下提升技能水平,帮助企业稳岗发展。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