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党工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市委教育工委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彭世权在政协重庆市第六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题记者会上发言,题目为《加快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推动重庆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彭世权说,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部署。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强调,要高水平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资源。近日,重庆委书记妄袁家军、市长胡衡华亲临科学城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工作,要求以更大决心更大力气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重庆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作为规划建设科学城的战略平台,聚焦科学主题“铸魂”,突出科技创新赋能,锚定未来产业布局,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们以“项目攻坚年”为抓手,推动科、产、城协同发展,GDP增速位居全市前列,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战新企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6%,R&D投入占比达5.4%,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态势日益显现。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树牢“五种思维”,用好“五个方法”,落实“五项机制”,结合科学城特色、优势,围绕“科学之城、创新高地”战略目标,着力做好“科产城”三篇文章,突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发布《科技创新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完善“原始创新+产业协同创新+产业化落地”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一是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建设为牵引,围绕智能科技、生命科技和低碳科技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流科技创新资源。推进科学城与大学城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支持高校“双一流”建设,引导高校科研设备、科研机构、科研团队向科学城集聚,再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的校地院地合作项目,提升科学城科研集中度和竞争力。适度超前开展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建设,争取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地,加快超瞬态实验装置等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速打造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渝粤病理科学中心等高端创新平台,引导支持金凤实验室、重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暨院士工作站等已建成项目集聚高层次团队、产出高质量成果,力争在全国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生成效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中国电科芯片技术研究院、联合微电子中心等龙头骨干企业创新引领作用,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研发机构等,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培育技术经纪人队伍,打造集成电路等五大产业孵化集群,完善“金凤凰”孵化体系,构建“产科金”服务平台,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产业化。
三是加强科技赋能产业,提升主导产业能级。围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制造业两大万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做优做强西永微电园电子制造业发展“基本盘”,实施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高水平打造重庆汽车电子产业园、金凤实验室、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用好重庆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赋能平台,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引导智能终端龙头加快补链强链,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领域布局,推动创新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坚持多元发展多点支撑培育新增长点,瞄准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等赛道,精准招引一批“百亿级”“龙头型”“链主类”企业,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
四是加力推进产城融合,提升要素承载空间。高水平建设金凤城市中心,推动科学大道、科学会堂等功能性设施早日完工,加快建成科学城商业商务中心区;高标准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速推动隧道、轨道、干道、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布局学校、医院、养老、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为高端科技和产业资源落地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城市软环境,聚力筑巢引凤,恪守契约精神,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