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重庆市政协委员王黎明在今年重庆“两会”提案《关于发挥工业互联网作用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作用的建议》中介绍说,中小企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业互联网作为一种基础性赋能平台,对于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今年,国家印发包括《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在内的多份文件,为贯彻文件精神,重庆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作为工作重点,但在供给端的数字化转型工具、中小企业的数据安全投入与能力、政府的政策支持精准度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对重庆市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专题研究,形成政策建议如下。
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
第一,工业互联网的行业应用持续深入。工业互联网下沉普及产业园区、产业基地、重点企业和县域经济持续提速,不断壮大融合产业生态。以重庆忽米网为主要代表的我市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在汽车制造、电力通信、能源装备等行业助推中小企业智能化。截止至2022年9月,重庆已累计推动11.3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但大部分平台的服务能力仍然不足,对工业知识、模型和数据的沉淀难以对接特定行业或场景需求,其应用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
第二,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平台不断涌现。重庆忽米网、广域铭岛成功入选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15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在渝布局,重庆建工等5个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性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上线运行,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水平;平台基础设施加速构建,每万人拥有5G基站17.38个,位居全国第六、西部第一。
第三,重庆市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处于初级阶段。截止至2022年10月,我市累计推动实施4800余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累计认定超过120个智能工厂和730个数字车间。数字化转型推动我市汽车、电子信息等优势行业企业精益生产,生物医疗、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则相对滞后。中小企业利润微薄、自主研发及建设能力偏弱,且数字化转型在短期内难以带来实际效益,我市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不会转、不敢转、不能转”的现状。
重庆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
第一,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数字化转型意识和适合的转型工具。一是我市多数中小企业对数字化、信息化缺乏了解或存在理解偏差,缺乏数字化转型的主动性。二是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参差不齐,且行业间存在显著差异性,需求不尽相同。既有转型方案和转型工具多数面向行业大型企业并追求通用性,在功能设计、成本开发、产品定价等方面均忽略了中小企业的特性。三是囿于技术和业务双项精通人才的稀缺性,中小企业在转型工具的应用、研发方面面临巨大困难。
第二,中小企业的数字化平台应用程度和数据防范能力有待提高。一是我市中小企业总数达96.5万家,但“上云上平台”企业为11.3万家,不足总数的12%,且大多数中小企业仅在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等单个环节拥有较高的平台应用程度,在设计、生产、服务等方面的数字化仍有待提高。二是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安全基础薄弱,普遍缺乏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事件处置能力,也缺乏本地部署数字化系统的能力,数字化转型加大企业内部数据泄露风险,极易对中小企业造成毁灭性冲击。
第三,政策支持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我市在2021年发布《重庆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上云上平台”转型升级的企业给予奖励,但中小企业在转型资金、财税政策敏感度等方面存在天然弱势,已有政策难以满足其个性化转型需求。二是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将生产流程数据化,收集、储存和处理数据本身存在合规问题,目前我市在中小企业的数据保障方面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机制。三是中小企业往往借用大型企业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但针对中小企业利用此类新型基础设施,我市缺乏精准的支持政策。
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对我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作用的建议,结合当前重庆工业互联网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情况,为进一步发挥工业互联网的带动效应,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从供给侧发力,加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作用。一是引入我市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存在于线上空间的产业集群,鼓励以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为首的市内高校针对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核心技术展开研究、申报项目,并联合广域铭岛等已有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重庆电子信息产业、汽车摩托车制造产业等核心产业研发符合中小企业特性的服务平台。二是完善已有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已有平台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为特定行业、特定规模企业增添服务窗口,并依据服务使用、企业规模、行业特性收取差异化的平台使用费用,缓解中小企业的平台资金压力。三是鼓励各区域中小企业联手合作,整合各家资金和科研资源,以企业或园区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研发小型工业互联网平台。
第二,提升数字化转型意识,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一是重点支持我市电子信息产业、汽摩产业等传统优势产业的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定期组织企业赴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项目,开展对标学习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分行业“数字化诊断”活动,组织数字化转型发展沙龙,并分行业、分区县开展技术和平台技能培训,激发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积极性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二是充分发挥我市23个5A级行业协会的专业指导作用,积极引导行业内中小企业加入工业互联网平台,并协调平台内企业关系,理顺内部信息流通,从而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效率。三是鼓励大型企业、“链主”企业等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共享数据,助力中小企业数据与共享数据的协同,强化中小企业数字认识和数字技能。
第三,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平台使用环境。一是充分发挥我市工信部等政府部门的主导和桥梁作用,一方面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型,通过项目奖补、税收优惠、平台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中小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的资金支持,优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协调和公共管理优势,根据重庆各区县行政等级和经济状况建立各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委员会,整合当地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中小企业优势资源,引导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建立健全数据相关的基础制度。要求工业互联网平台定期上交数据监测报告,严禁平台擅自二次使用中小企业数据。同时推动平台数据标准、数据定价、数据中介等多个环节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三是积极推广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模式,建立典型案例库。例如重庆两江新区在工业互联网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标杆意义,应将其做法在各区县做进一步推广。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