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

重庆市政协委员陈亚琴:破解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成渝地区科创中心建设

发布时间:2023-01-13 00:10: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重庆市政协委员陈亚琴在今年重庆“两会”提案《关于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助推成渝地区科创中心建设的建议》介绍说,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是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成渝两地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包括2020年重庆修订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2021年出台《重庆市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重庆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所提升。但202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重庆高校专利转化率为2.7%,低于上海的5.1%、北京的4.6%、四川的2.9%,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率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上依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亟需补齐补强。

一是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环节缺乏。现有科技成果大多技术不成熟,转化难度较大,转化周期较长,转化投入较多,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一般中小企业中意的是“拿来就能商品化”的成果,对技术不成熟的科技成果往往避而远之。现行科技成果孵化体系主要以孵化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科技成果孵化其实处于“零散”“自发”状态。因缺少专业的孵化熟化环节,大多数科技成果与商品化之间出现断层,转化率就始终难以得到大幅提升。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主体不够多元。科技成果在走向商品化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大量资金予以支撑。目前,因财政资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池有限,投入资金不多。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及高风险充满顾虑,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许多风险投资公司更倾向于投资处于成熟期、能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较大经济效益的项目;金融机构对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原则上不予考虑,也没有这方面的金融产品。由于庞大的资金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三是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机制尚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避险与逐利是资本的本性,这就需要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机制。当前,因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性较强、涉及专业领域较多,一般中小企业和评估机构难以进行科学评估;除重大专项外,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几乎未制定风险防控措施;相关部门也未出台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分担办法和补偿措施。在科技成果转化风险等级不明、防控措施不清、风险分担与补偿措施缺乏的情况下,投资者必然捂紧自己的钱袋子,极大地降低了相关各方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为此建议:协同打造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基地。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协同制定《成渝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管理办法》及相关优惠政策、配套措施,建立健全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机制;二是成渝两地共同规划建设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基地,协同打造专业孵化熟化园区,形成集群效应;三是大力发展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机构,对科技成果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加强专业孵化熟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和可转化性;四是加强科技成果孵化熟化公共平台建设,为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提供平台服务;五是立足成渝、着眼西部、汇集全国、放眼世界,打造国家级科技成果专业孵化熟化示范基地。

协同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一是成渝两地科技部门、财政部门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公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公司等,共同组建“成渝地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一支符合现代治理结构的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着力疏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激励不足问题;二是组建专业的基金管理团队,实行市场化运营,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进行评估、遴选,对科技成果孵化、熟化、转化进行股权投资;三是在成渝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将业务覆盖成渝双城经济圈;四是在财政、金融、税费等政策层面予以大力支持和扶持。

协同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机制。一是引导社会评估机构拓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业务,鼓励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引进复合型人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评估服务;协同制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管理办法》,明确细化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措施、相关各方风险分担规则及比例;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准备金制度,以风险准备金弥补转化风险损失;四是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商业保险制度,通过商业保险赔付降低转化风险。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