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市广东商会执行会长、武隆工商联副主席、博象文旅集团董事长陈博洲在今年重庆“两会”的提案中建言,关于在武隆仙女山建设重庆市文化旅游博物馆、打造“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发展成就市级展示平台和重庆旅游国际化新地标的建议。
为助推重庆文化强市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建设、加快打造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助力“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持续做靓做强,引领本土旅游产业国际化发展,特建议:在武隆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重庆市文化旅游博物馆,依托全市唯一的旅游国际化试点区,打造宣传展示重庆文旅特色及发展成就的市级阵地,培育重庆文旅国际化发展和“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战略支点、创新样本和靓丽“名片”。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和旅游发展工作,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文化强市,全面建成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文旅发展战略目标,这赋予了重庆博物馆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重庆是拥有三千年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誉国际的“8D魔幻都市”,具有深厚的人文艺术资源和旅游产业基础,也为博物馆事业提供了丰富内涵。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重庆博物馆事业发展迅速、成绩喜人。但目前,全市尚没有一座文旅主题的市级博物馆。建议建设一座市级文旅主题博物馆,对助推全市文旅产业国际化发展、助力打造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就显得十分必要。
纵观全市,武隆区仙女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最具有建设市级文旅主题博物馆的条件。武隆区是全市唯一的旅游国际化试点区域,也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度假目的地和连接主城、辐射渝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年接待游客4274万人次。
作为重庆和武陵山区域发展最成熟、国际知名度最高的旅游度假区,仙女山年接待游客超过3419万人次,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品牌知名度、客源客流等诸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武隆仙女山具有建设文旅博物馆、打造重庆文旅“微缩景观”的天然优势。
据此建议:在武隆仙女山选址建设重庆市文旅博物馆,打造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建设成就的市级展示平台,以及重庆旅游产业对接全球文旅大市场、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并以此作为试点,探索“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实现重庆文博公共事业和文博产业在“一区两群”的均衡布局、优化发展。
重庆市文旅博物馆,既是官方文博机构,也是“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化载体。
(一)在机构定位上,应与市级博物馆定位相符。一是在机构性质上,该馆应作为市级文旅博物馆和文化事业单位,由市文旅委直属并对其进行相应领导。二是在建设经费上,由市财政拨款兴建。三是在运营形式上,作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进行运营,但市财政应在该馆投用后特定期限内给予一定的补助支持。
(二)在功能定位上,紧扣“重庆文旅”主题,重点覆盖三大功能:一是巴渝生态人文风情的集中展示。二是重庆文旅发展成就的宣传推介。三是中国西南山地文化的深度体验。
(三)在发展目标上,应着力实现四大愿景:一是重庆文旅宣推及政务接待的“第一阵地”。二是重庆全媒体文旅体验“第一平台”。三是重庆旅游国际化新支点和武陵山区文博旅游“第一品牌”。四是中国西南旅游度假区“文博+旅游”融合发展的“第一样本”。
(四)建设投入可“多方共营”。可采取“多方共营”的方式投资建设,即:“市财政出一点、银行贷一点、社会资本投一点”,由市政府整合市级基层文化公共服务及旅游发展相关经费进行投入,并以此作为杠杆,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
(五)宣传推广要全球发力。一是承办常态化高端活动塑造品牌。以重庆市为主,联动国家文旅、外事、经贸、教育等相关职能部门,将该馆作为国家和市级外事访问、参观考察、会议论坛、学术交流、研学教育等活动的重要站点。二是建设常态化宣传阵地持续“发声”。由市政府牵头,在重庆主城及国内文旅重要目标市场建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重庆文旅宣推阵地体系,开展常态化推介活动。
(六)产业培育要以“融”促“链”。该馆应充分利用文博产业和旅游度假产业的天然联系,以文博供给链为核心、以文旅需求链为导向,有序配套建设文创产品研发及产销、文创策划及组织、文创主题餐饮住宿、特色农产品销售、文博研学教育、文博学术研究、文物及艺术品展示交易等衍生环节,孵化形成西部唯一、全国领先、世界闻名的“文博+旅游”特色产业集群,开创中国文博旅游融合发展全新模式,推动区域文旅经济和地方公共文化建设“双丰收”。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