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白沙镇打造“暖心地标”红色驿站服务群众零距离

发布时间:2022-12-26 10:25:4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李博 通讯员程绍琴)“家长里短有人听,田间地头有人忙,大事小事有人帮……”眼下,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的群众正在分享着“红色驿站”带来的福利。

如今“红色驿站”已经成为了群众们每月打卡的“暖心地标”。每月15日和30日,群众们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家门口的“红色驿站”,在这里他们可以向站点的工作人员诉说着烦心事、操心事和揪心事,分享着家长里短,寻求帮助。工作人员耐心地向群众们解疑答惑,为其办理低保五保、解决农产品滞销、申请救助资金、化解矛盾纠纷、指导产业发展、提供法律援助、进行心理疏导等,一件件实事办在了老百姓心坎上。

73个“暖心地标”,建起“一刻钟红色服务圈”

今年以来,白沙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一刻钟”党建服务圈为抓手,在村(社区)各党支部建立“红色驿站”,将党群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党群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推动党员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加畅通,生活和办事更加方便。

为了方便群众办事,“红色驿站”按照居住地交通便利、辐射党员群众多、庭院干净整洁、群众办事方便、党员自愿的原则,在村(社区)各党支部选择1户政治思想素质高、服务群众能力强、发挥作用好的党员家中建设“红色驿站”。“红色驿站”阵地的布置以不占用过多空间、简洁大方为理念,按照有固定场所、有人员队伍、有办公设施、有职责制度、有工作台账、有统一标识“六有”党群活动阵地进行打造,推动党建服务触角不断延伸,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

目前,全镇共建立73个“红色驿站”,打造73个“暖心地标”,确定站长24人,由300余名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担任站点工作人员,构建起“一刻钟红色服务圈”。

开展“六项”活动,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为充分发挥“红色驿站”的功能作用,白沙镇将每月15日和30日确定为“红色驿站”接待服务群众工作日,每个工作日到岗站点机关工作人员、村(社区)干部至少1人,为站点发放《服务群工工作登记簿》《“红色驿站”工作日志》140余本。此外,“红色驿站”实行轮流办公制度,根据群众需求,镇属各部门工作人员到各“红色驿站”每年轮流办公至少1次。

站点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红色驿站”宣传政策、支部活动、化解矛盾、搜集民情、锻炼干部、服务群众的阵地。来到“红色驿站”工作人员要组织群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法律知识等。

同时要指导支部党建工作,积极配合村(社区)“两委”班子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座谈会,认真听取意见,及时了解群众的困难和问题。为群众代办事项,做好群众委托代办事务的跟踪答复。组织和指导群众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协助村(社区)“两委”抓好社会安全稳定、疫情防控、环境治理、防汛抗旱、森林防火、应急处置等工作。

纾困解难“零距离”,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11月15日,白沙镇河口村村民卞中财来到离家100米处的“红色驿站”寻求帮助。原来就在前一天晚上,卞婆婆家门口的路灯突然故障熄灭,于是她希望得到站点工作人员的帮助。河口村“红色驿站”工作人员周泰愚热情地接待了卞婆婆,并为卞婆婆“跑起腿”来。周泰愚联系了负责维护路灯的电工,当天下午就将路灯调试维修好了。

卞婆婆拉着周泰愚的手,一个劲道谢:“我一个老太婆路都认不清,多亏了你们,这么快就修好了,到‘红色驿站’办事儿真是太方便了。”

槽坊社区“红色驿站”接到居民反映新沙路6号小区院坝内花台损坏,下大雨时花台内泥土流出,影响小区居民出行和环境卫生。收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后,“红色驿站”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协助对该小区内两个花台进行维修,目前花台已拆除平整完毕,后续还会对地面进硬化,将会极大地改善小区环境、方便居民出行。

截至目前,白沙镇“红色驿站”累计接待服务群众3200余人次,为群众答疑解惑50余次,为群众办实事30余件。下一步,白沙镇将依托“红色驿站”为群众提供更多精致温馨的服务,把“红色驿站”打造成群众的“暖心地标”,让群众感受到组织在身边、服务在眼前、温暖在身边。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