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博 通讯员胡孟兰)“当过兵的人,这点辛苦算什么,平安最重要。”重庆市江津区几江街道桥南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严君剑是一名退役军人,自疫情发生,他心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希望能为抗疫做点什么,于是第一时间联系社区书记黄里,申请成为桥南社区核酸检测三组组长,负责统筹推进三组的疫情防控工作。
自工作开展以来,严君剑除统筹安排本组工作人员的工作计划,还参与了维持秩序、物资配送、上门进行核酸采样等工作。他不厌其烦地回应着居民们的焦虑和不理解,用温暖的话语让居民感受到踏实和安全。
据严君剑介绍,目前他负责的三组人员都很有干劲,衣服被汗水打湿了、脸被口罩压伤了都从不抱怨,特别是一个叫匡杰的年轻同志,每天从早忙到晚,检查居家隔离人员次次冲在前面,体现出了年轻党员同志的朝气。据悉,截至目前,严君剑所服务的桥南社区已累计服务居民6万余人次,用党心温暖了民心。
几江街道城南社区书记韩治林介绍,为了全面保障辖区居民的平安,社区每天要完成1万余名居民采集核酸工作,这对于只有9名工作人员的社区来说着实是个难题,好在有机关干部、辖区的党员志愿者们参与支援,让工作人员能抽出时间完成排查、重点人员跟踪、物资保障等工作。他提到,有一名叫陈涛的在职党员令他印象十分深刻:陈涛和他70岁的退休党员老父亲陈南芳第一时间主动要求加入到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中,父子虽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却都在疫情防控中化身为“战士”,冲锋在前,在值守小区出入口、秩序维护、点名式入户排查、修补隔离设施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每次请陈老休息,他总说自己身体硬朗,还说自己以前也是社区工作人员,就算退休了也要发挥余热。”韩治林表示,疫情当前,两代人、一条心,有很多家庭都为我们演绎了“小家大爱”的感人故事,用实际行动为辖区居民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墙”,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和职责担当。
“你好,出门卡和‘双码’看一下”“出门注意安全,务必戴好口罩、保持一米线距离”早上7点,在职党员刘凡准时出现在武城社区明月香山小区门口,开始了他今天的“小区值守”。
“刘凡老师和很多在职党员一样,看到在职党员群里社区发布的志愿者招募消息后,就马上联系我们报名了。”武城社区工作人员叶智晨表示,疫情防控期间,街道和社区的工作量非常大,在职党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参与各小区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小区这个“最小单元”凝聚起了最大的抗疫力量,这样的“红色堡垒”不但充实了疫情防控一线力量,也能够增强辖区居民安全感。
“邻居们请不要聚集、带好口罩”,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在职党员丁润清每天不断重复的话。据小西门社区吴茂连书记介绍,丁润清在发生疫情后第一时间报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他每天上午参与名仕城核酸现场秩序维护,提醒居民排队间隔一米并带好口罩,下午在小区院坝劝导居民不聚集,外出带好口罩。在大门处认真检查居民出门条并进行登记。由于名仕城老年人多,还房户多,第一天做核酸居民排队并不怎么配合,后来他用自己多年的乡镇工作经验,采取“定位式”排队,让居民排队有效间隔一米。他从第一天到现在已经坚持11天,每天如此。每天维持秩序,劝导居民不聚集,发出门条等。
“因为使命在肩,所以勇往直前”——这是几江街道许多在职党员对自己的要求。为居民运送物资的江亚峰、在高风险区域连续奋战的杨青春、为居民提供心理疏导的刘维玲、每天为居民宣传政策的张杨、在后勤和核酸现场连轴跑的邱夏……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几江辖区的在职党员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与、配合所在社区安排,只要微信群中一条信息,不分时段,他们都勇毅向前。
据悉,自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几江街道已累计招募1300余名在职党员就地成为疫情防控党员志愿者,他们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为数万名居民提供了服务,真正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飘扬。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