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华 李天银)进入11月以来,重庆市巴南区新冠疫情形势日趋严峻复杂,临时管控区域日益增多,多点暴发的疫情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作为巴南百多万人民群众中的一部分,巴南民建迅即行动,响应党委政府号召,或下沉镇街、社区,或坚守本职岗位,或化身“志愿红”、“天使蓝”和“大白”,为全区迅速打赢疫情歼灭战、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展现参政党地方组织的担当与作为。
协控“社会面”
11月8日,鉴于巴南区疫情呈多点散发趋势,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决定加强社会面管控。民建会员闻令而动,守岗位、进社区、入小区,全方位严防疫情社会面扩散。
“一定要把交通卡口变成疫情防控的坚强屏障。”在区莲花街道交通卡口前,民建市委会副主委、区委会主委、区政府副区长冯毅梅叮嘱守卡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冯毅梅说,区内部分镇街阳性病例散发,全区社会面管控压力较大,交通卡口防止疫情在各镇街间扩散和传染的第一道关口。“既要严格执行防控政策,也要关心关怀群众生活。”冯毅梅认为,社会面管控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群众的需求和感受千差万别,工作人员一定要胸中有大局,心中有群众,在做好劝导、引导的同时也为群众服好务,维护社会稳定。“你们也要做好个从防护。”离开时,冯毅梅再次叮嘱他们。
“这真是与时间赛跑!”民建会员、圣灯山镇工作人员穆小君眼睛盯着手机屏幕,手指快速翻动着人员表格,迅速拨出一个又一个电话。接到区域内核酸检测出现异常后,穆小君需要快速进行电话联系、调查和核实,迅速找出阳性病例及其接触人员,第一时间阻断传播链条。“不仅口干舌燥,而且耳鸣也难受。”穆小君揉了揉耳朵。“十名人员,全部核实了。”他再次仔细核对了表册,如释重负。
同样,参与社会面管控工作的还有坚守医务岗位的会员黄春雷,协助采集人员信息的会员章兵、蔡珍珍、朱静宜、张纹涵、卢安渊、高韵、杨炼、王文涛……他们不停挥动的手机,构成了防止疫情扩散的无形屏障。
冲锋“保障线”
“疫情要防住”需要人民群众的自觉配合,但只有生活得到保障才能使群众安心“静”下来,共同打赢疫情歼灭战。投入到防控工作中的会员主动担当群众生活的“勤务兵”“补给员”,免去配合居家抗疫的后顾之忧。
“你们安心居家,其余的交给我。”11月9日,下沉到李家沱街道盛世江南小区参与防控工作的白刚向居民郑重承诺。白刚是民建巴南区委会委员、区档案局管理科科长,也是一名区政协委员,因多次参加疫情防控被会员们亲切称为“白大白”。白刚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进入点位以来,他没有离开岗位半步,不仅是居民眼中的“白大白”,还是居民生活的“勤务兵”,干着转送快递、生活物资、帮独居老人用手机买菜并运送上门等“不起眼”的活儿。“这些活儿让居民们气顺多了。”每天身上挂着、抱着五彩缤纷的购物袋、快递箱来回奔波,但看着大家配合居家抗疫的笑脸,白刚觉得十多天来的累很值。
“配送行程近三千公里,一万多斤蔬菜、几百只家禽,保障并丰富了市民餐桌。”民建会员、区人大代表、重庆木琅农业公司董事长谢光宇,看着远处正下地采摘的工人,整装待发的蔬菜运输车,满脸自豪。虽然位于巴南区木洞镇海眼村的公司种植基地离主城核心区近六十公里,但谢光宇并没有因路程长、运输成本高而放弃社会责任。在中心城区纷纷实施社会面管控措施后,谢光宇组织员工做好自身防护,实行分散劳作、轮流下地、分批开工等多种方式采收萝卜、花菜、大白菜等蔬菜,为保障供应做好准备。指导公司员工迅速申领保供手续,确保当天采摘当天送到居民家中。在配送公司产品的同时,谢光宇还主动帮助销售、配送当地村民的家禽、禽蛋等。“四个区、六个小区、一千余户居民,每天基本没有休息。”谢光宇看着穿梭的工人,欣慰中带着心疼。
当然,冲锋在后勤保障线上的不只有白刚、谢光宇,还有区委会副主委何亚辉,会员穆莉、张信聪、饶建平、王艺霖、贾兴平、王佳渝等会员。穆莉、张信聪等不仅参加防控工作,还组织捐赠、运送防疫物资,他们用满腔热情和主动作为,为居家抗疫的老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送去帮助和关怀,抚慰他们因恐惧疫情而躁动不安的心情。
守住“通行关”
歼灭疫情需要防止外部输入和内部扩散双管齐下,交通卡口与小区大门、社区路口就是防控工作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防线。民建会员紧盯防控的重点和难点,奔赴防线担任“点长”,担当守卡员,助力把好通行关。
巴南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划定“临时管控区”后,民建巴南区委会副主委、区发改委副主任苟晓彬即进入高风险区域担任点长,统筹小区楼栋的封控管理,扼守小区“通行关”。除了例行的组织小区居民开展核酸检测外,苟晓彬还要及时发现、了解和分析居民的情绪动态,用有温度的日常工作缓解、消除居民对身处“高风险”区域的恐惧和不安。他还要不断学习消化最新的防控政策、措施,根据驻守小区的实际情况研究落实方案,确保风险不蔓延、不外溢。“组织人员转移最难。”苟晓彬说,需要转移的都是特殊人员,虽然有政策的强制要求,但更多的是要做好心理疏导和引导,消除他们的恐惧、抗拒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配合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防止激化不必要的矛盾。
随着社会面管控措施的日渐升级和精准,交通卡口成为区域间防止疫情传播和扩散的首要关口。民建区委会委员、区土储中心副主任秦怡,作为交通战线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第一时间进驻交通卡口,协助检查、控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既要满足居民必要的流动需求,更要遏止‘浑水摸鱼’。”秦怡说,值守交通卡口需要一双“火眼金睛”,由于风险区域的划分精确到楼栋、单元、村、社,甚至细化到具体的门牌号,守卡人员必须对风险区域了然与胸,才能准确无误地识别各种各样的“通行证”,准确适用防控措施。“这真算是一夫当关。”秦怡晃了晃手中的通行证。在劝导人车通行的同时,她们还要解释政策、普及防疫知识,劝导群众戴口罩、勤消毒等,督促大家落实防疫措施。
同样参加卡口值守的还有区委会专职副主委谭恒敏,以及参与镇街、社区、小区和楼栋防控的许多会员,他们夜以继日地驻守在卡口、卡点上,用布满血丝的眼睛、沙哑的噪音、僵硬的手臂,扼守着新冠病毒输入和外溢的关隘。
疫情来势汹汹,但民建会员们胸怀大局,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沉着应对,主动投入疫情歼灭战,展现了民建会员的担当与作为,用实际行动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帮手”,共同捍卫来之不易的“健康绿”。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