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彭伟)四川省开江县纳入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试点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力以赴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作为提高基层依法治理能力、夯实依法治县根基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奋力打造“田城顾问”智慧法律服务品牌。今年6月,“田城顾问”智慧法律服务模式的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刊载。
聚焦智慧服务提效能,创新研发“田城顾问”微信小程序
法律服务线上办理。聚焦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实绩量化与服务成效评价等核心问题,创新推出“田城顾问”村居法律顾问微信小程序,设立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查询和法律文书4个模块,将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普法宣传和法律审核等19项法律服务事项,采用“村(社区)下单、法律顾问接单、司法局评单”的订单式管理模式,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全流程从“线下”提升“线上”,全面实现法律服务智慧化。
法律资讯线上推送。整合法律热点、法律查询、法律文书等优质资源嵌入小程序,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方式,及时推送涉及群众周边热点难点的法律案例和相关涉农政策法规50余条,实现法治宣传线上线下同步推进。设立司法案例、法律法规、企业和个人征信查询等服务链接8项,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查询服务。提供常用合同、起诉、上诉、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6大类100余项法律文书模板,满足群众咨询、查询、申请及下载等多种法律服务需求,实现法律服务群众“抬头能见、举手能及、扫码可得”。
服务效果线上考核。采取“谁用人谁考核”和“谁管理谁监督”的原则,村(社区)以“用人者”角度,对法律顾问开展的每一份法律服务订单进行评价,评价维度为“好、一般、差”;县司法局从“行业主管”角度,根据村(社区)评价、法律顾问上传的佐证资料进行综合打分,评价为6分-10分五个评分档次。小程序将依据服务项目订单评分,采取“计件式”自动折算服务单价,被评为6分下浮50%结算、7分下浮30%结算、8分下浮10%结算、9分全额结算、10分上浮10%结算。年底,县司法局根据考核情况,对考核优秀的,在系统内颁发年度“骏马”奖,对考核不合格的,颁发年度“蜗牛”奖,并扣减当年总费用的30%。
聚焦机制改革谋转变,科学制定经费保障、人才管理、分析预警“三项机制”
全面加强经费保障,实现“吃大锅饭、支付困难”向“科学定价、据实结算”转变。印发《关于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村居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服务标准、资金保障等予以明确规定,相关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参考法律需求多少,人口数量及市场行情等因素,科学确定各村(社区)法律服务需求“高、一般、低”三个档次,每年法律顾问服务费限额分别对应为5000元、3000元、2000元,由县司法局统筹管理。将法律顾问起草各类协议、帮助处理涉及重大事情或群体事件、修改各类规章制度等12项服务内容,每次分别定价为300元、800元、200元不等,年底根据小程序核算的工作实际计费结算,彻底解决了过去全县统一定价难、个别乡镇法律顾问工作经费支付难、经费结算与服务质量不挂钩等问题。同时,多渠道保障经费来源,将村居法律顾问开展的人民调解工作,纳入人民调解个案补贴范畴,2021年发放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个案补贴12.8万元,经费保障得到显著提升。
切实强化人才管理,实现“人为选聘、无章可依”向“科学选聘、制度管理”转变。精准分析县域内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的个人特长,经县司法局逐一审核通过后,建立38人的法律顾问人才库。在人员配备方面,在全面保障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法律顾问的工作精力和履职条件,按照法律顾问与村(社区)不低于1:5的配备比,科学指导村(社区)选聘法律顾问,合理调剂每名法律顾问签约服务村(社区)数量。在顾问选聘方面,在法律顾问人才库的法律人才,采取县司法局推荐和乡镇(街道)、村(社区)自选的模式,由乡镇(街道)、村(社区)自主确定法律顾问人选,签订村居法律顾问协议。在人才培育方面,印发《开江县村居法律顾问履职能力提升专项培训实施方案》,创建“每月一讲”培训学习课堂,设立涉农政策解读、涉法涉诉信访化解、重大事项和群体性案件处置等“十大专题培训”,开展现场授课4场次,培训法律顾问160余人次。彻底解决了过去无制度管理、法律顾问业务能力不强、同时签约村(社区)数量过多,导致工作开展不及时、履职不到位等问题。
建立全面分析预警,实现“被动应付、事后处置”向“科学分析、事前预防”转变。设立法律服务实时数据分析中心,通过小程序及时汇总分析全县法律服务需求的总体趋势与特点,乡镇(街道)每周、县司法局每月定期分析研判影响社会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问题,有针对性开展纠纷排查和矛盾化解,把风险消灭在一线、矛盾化解在基层。强化应急处置,整合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组建15人应急处置小组,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和源头、传导、转化等关键环节入手精准施策,及时处置全县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妥当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加强源头管控,深入剖析基层一线发现的矛盾点和隐患点,形成法律纠纷隐患排查报告,为县委、县政府在涉及相关领域重大决策提供参考2次。彻底解决了过去事前毫无防备、事后被动处置,甚至因矛盾点和隐患点化解不及时、不到位,导致重大群体性事件发生等问题。
聚焦中心工作抓落实,突出法律服务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三大优势”
服务内容更加全面,智慧法律服务模式全面构建。通过“田城顾问”小程序平台,提供借据、调解协议、买卖合同等100余份常用法律文书和最新的法律法规条文,彻底解决了过去服务内容局限于法律顾问个人的执业水平,在其不擅长的领域无法满足群众需求等矛盾问题。自试点以来,通过小程序完成法律需求订单567份,其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20余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30余人次。创新融入“有事请找我”工作机制,由乡镇(街道)牵头,司法所、村居法律顾问配合,组建法律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民情受理员“三支队伍”,入村集中开展普法宣传90余场次,坝坝会讲堂50余堂,定期推送符合本村发展实际的法律条文和宣传视频300余条,代为申请法律援助30余人次。2021年开江县普安镇宝塔坝村、长岭镇中山坪村被评定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服务举措更加高效,基层依法治理能力显著提升。通过“田城顾问”小程序,设立普通群众、村社干部、法律顾问和县司法局考核四个窗口账号,由村(社区)根据法律需求进行网上下单,系统按照需求紧急处理程度,划分为一般事件、紧急事件、特急事件三个等级,其处理时限分别为三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和立即处理。自试点以来,通过小程序完成修改起草各类合同60余份、修改村规民约20余份,预防消除各类法律漏洞风险40余处,法律服务按时完成率由以往的30%,转变成如今的98%,彻底解决了过去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在场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化解不能及时、有效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等问题。创新推出化解信访积案“五访四谈三结合”工作法,为辖区处置涉法涉诉案件、信访案件、重大突发事件等提供法律服务60余次,平安开江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综合得分由2013年的72.9分逐年上升至2021年的95分,位列全省第62位,全市第2位。
服务质量更加优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初见成效。通过小程序,县司法局作为行业主管部门通过后台随时查看服务内容、监督服务质量。自试点以来,村居法律顾问被评为“好”的等次达86.5%、评为“一般”的等次为11.6%、评为“差”的等次仅有1.9%,彻底解决了之前日常监管难到位,年终考核偏形式、重流程,重资料、轻结果等弊端,乡镇(街道)、村(社区)满意度显著提升。村居法律顾问深入产业发展、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法律体检”120余次,创新推出解决产业发展“四步工作法”,对引进产业发展签订合同的合法性、可行性、收益分配和违约责任进行全面审查,精心制作合同范本、提供法律意见700余件,法治助力培育休闲农庄53家、乡村客栈200余家、农家驿站3000余个,有效激活村集体“造血力”。2021年,稻渔现代农业园区成功争创为达州唯一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