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冯熙)近年来,四川省武胜县飞龙镇深耕乡村旅游文章,依托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坚持走“城乡融合、绿色发展、质量兴农、文化振兴、乡村善治、共同富裕”之路,从“点、线、面”三方面着手,围绕承载能力提升、配套设施完善、文旅业态丰富、服务水平提高、环境面貌改善等方面升级突破,加快把乡村旅游业培育成飞龙镇战略性支柱产业,奋力打造乡村旅游强镇。
紧扣重点项目支撑点。全方位推进项目建设。统筹项目总体建设。坚持落实属地责任,强化用地、安置等要素保障,实施4大类项目,其中特色产业类项目4个、环境提升类项目1个、基础设施类项目5个、民生实事类8个。加快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努力实现旅游整体承载力的“跳跃式”发展,通过丰富载体,擦靓特色名片。聚焦特色项目运营。做优武胜大雅柑、飞龙太阳面、三溪白酒、竹丝画帘、武胜剪纸等本土特色品牌。依托规模化的产业基地,建成蔬菜、水果、粮油等农产品初加工中心5个,对大雅柑、柠檬、蔬菜等进行清洗、分拣、包装、冷藏。培育挂面厂8家、酿酒坊15家、植物油坊4家、竹丝画帘展馆1家。强化项目招商引资。积极对接多元化投资主体,引进芝皇菌业等现代农业、乡村旅游龙头企业3个,提档升级蜗牛部落、罗曼蒂克庄园,吸引民间投资2.5亿元,“以点带面”促农增收,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延伸特色产业两条线。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为重点,积极构建以红色旅游线路和沉浸式体验旅游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升级红色旅游文化线路。深挖剪纸艺术等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打造竹丝画帘展馆、武胜·红色文化园、党性教育基地、武胜县委党校、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等红色教育平台,为各地部门开展红色研学和主题党日活动提供支撑。提升沉浸式体验旅游产业线。深挖古院落和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以礼俗文化为主题的高家院子、以竹丝画帘文化为主题的张家院子、以剪纸文化为主题的胡家院子等10余个院落。结合农耕文化、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推出有故事、有体验、有品位、有乡愁的沉浸式场景,不断拉长乡村旅游产业链条。让游客既有革命精神的熏陶和启迪,也有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全镇每年接待游客近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亿元以上。
营造全域旅游三个面。围绕游客看得见、摸得着的业态、品牌、环境等方面突破,全力展示全域旅游新面貌。改善环境基本面。实施飞龙镇小城镇建设项目,对场镇道路、污水管网、绿化亮化等进行提档升级,修建污水处理厂2个、生化处理池5个,实施集镇、村居全域范围环境卫生全覆盖、常态化管理机制,提升镇村环境面貌,全力打造美丽宜居小城镇。塑造品牌展示面。举办乡村马拉松赛、乡村自行车骑游赛等赛事,形成“乡村+节会”赛事品牌。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组建农民演出队伍,常态化展演农耕文化节目,编排“乡约武胜”实景剧,邀请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等主流媒体来县宣传,针对四川、重庆等重点地区游客人群,利用融媒体、抖音等热点媒介,大力宣传推广飞龙旅游资源。持续扩大飞龙知名度和影响力。契合游客需求面。升级智慧乡村旅游建设,启动星级旅游厕所和生态停车场等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建设,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成旅游大道、乡村绿道、骑游道等主干道105公里,县城至飞龙镇公交、县城至鼓匠乡客车、白坪飞龙乡村度假区的旅游专线均在飞龙设有停车站点。飞龙镇电信、移动网络通畅,有线电视到村,快递收发点,主要区域设置了视频监控和应急广播,WIFI实现全覆盖。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