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国安)2000年5月,李文龙开始担任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党委书记。随后,他又先后当选为县、镇人大代表,镇关工委成员,担任汶溪村关工委主任。
自2013年担任重庆市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关工委主任和当选为县镇人大代表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民说话、为民代言,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事业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选民的一致好评。
自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和当选为人大代表以来,李文龙二十多年如一日,为汶溪村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无私奉献。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汶溪村形成了重视青少年教育的良好氛围,近10年来走出了30多名大学生。今年又有10名学生考上大学。
“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为加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李文龙决定挤出村委一间150平方米的办公室作为青少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陈列馆”。每年的寒暑假里在李文龙的引导下,青少年学生和留守儿童们认真参观陈列的物品,观看革命烈士的画像,聆听革命烈士的故事,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红色文化熏陶,传承红色基因。
从开馆以来,吸引了市县领导、镇村领导、镇村五老干部、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留守儿童、退役老兵等参观展览馆,累计接待各级参观学习多达1500余人次。
带头创办“村留守儿童之家”
在汶溪村委办公大楼外墙和办公室,一抬头就能看到“要想红旗飘万代,必须关心下一代”两行大字。在汶溪村委大门外挂上了丰都县高家镇汶溪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牌子,早在担任村教师的时候,教育好下一代这个理念就已经在他心里扎了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古人已经告诉过我们,培养人才的重要性,这就得从培养青少年做起。”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2013年,担任汶溪村镇人大代表、村关工委主任、村党委书记的李文龙发现,村里异地务工人员众多,他们的子女上学期间可以有学校管理,但一旦放假,其安全教育和监管成为棘手的问题。怎么解决?李文龙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将村里的党员、干部和退休老师、学生家长等组织起来,组建一个“学生村”,利用寒暑假给学生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既丰富了学生知识,又充实了学生假期生活。
“学生村”的创建颇见成效,建立9年以来,村里的本村民和异地务工人员的关系更融洽了,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更融洽了,学校和家长的关系更融洽了,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也更融洽了,汶溪村学生更是9多年来未出现过违法违纪情况和安全事故。
李文龙为了做好汶溪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主动和高家镇中心校及村小的老师入户家访,发现不少家庭存在家庭教育缺失、不懂如何开展家庭教育等问题,部分经济不宽裕的家庭更是难以为孩子提供课后学习的空间。
看到这个情况,揪心于孩子成长的李文龙马上集中村两委班子成员、退休教师与学生家长开了一个家长会,提出在村建设一个“村留守儿童之家”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学习园地,也为家长提供学习场地和培训课程。在镇党委政府及镇关工委的支持下,汶溪村“留守儿童之家”建了起来,成为面向整个村开放的阅读及学习园地。自此,“孩子入学我学技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成为汶溪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幸福乐园”也因此今年6月9日誉获重庆市委组织部和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奖励。
不仅如此,为更有效开展青少年教育,在推动“一村一项目”的同时,李文龙还带领关工委成员,深入村社开展调研,一边收集社情民意,一边积极向镇党委政府、镇人大建言献策,一边建立起生态环保实践基地、青少年科学种田实践基地、家庭教育基地、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基地等共10多个教育基地,让青少年教育内容和方式趋向多元化。
“我的宗旨就是这样,要么不去做,要做就要做好,决不拉稀摆滞。”李文龙说,无论身处哪一个位置,想将事情做好,就要“用心、用情、用力,就要花大力气,流大汗”。如今,这15个字跟“要让红旗飘万代,必须关心下一代”这句话一起,印制成海报,张贴在李文龙办公室和床头边。对于李文龙来说,这既是对自己的激励,又是他勤勉的一生写照。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