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王行 黄后均)5月9日至10日,达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邓瑜华深入黄钟镇、石塘镇、太平镇,实地调研特色产业发展、人大代表“家站”建设等工作。邓瑜华强调,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抢抓发展机遇,做深做实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万源市委书记倪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方波,市委副书记张顺超陪同调研。
邓瑜华先后来到中国西部石材城绿色建材产业园、四川省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石塘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和石塘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地,实地调研了石材城园区、富硒产业科创平台、人大代表“家站”建设,详细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富硒产业发展、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等工作开展情况。
邓瑜华指出,万源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围绕“1441”发展模式,绘制了改革蓝图,改革成效明显。万源要根据群众迫切愿望、需求和实际情况,积极思考,充分利用和优化闲置资源,进一步统一产业规划、统合政策资源、统筹发展要素,切实把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全力写好“后半篇”文章,形成村民致富、集体增收、产业增效的良好局面。
邓瑜华强调,万源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抢抓达州支持万源发展康养旅游、富硒农业、绿色建材产业,打造川渝陕生态文旅名城及支持万源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等机遇,充分利用“山头、地头、石头、木头”优势资源,用好用活“万源青”“高山富硒”等金字招牌,打响打亮绿色发展牌,让生态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势。
邓瑜华充分肯定了万源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家站”建设中的特色和成效。他强调,万源市人大常委会要继续在“亮身份、亮承诺、亮成效,做合格代表,做群众表率”上大胆探索,丰富和拓展代表联系企业、群众的内容和形式,为全市人大代表“家站”建设提供经验;要规范完善运行机制,优化代表联络站网络体系,提高联络站开展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加有效地把民意集中起来、反映上来,让代表联络站真正成为人大代表更好履职、为人民服务的渠道和平台,切实打通代表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最后一公里,真正使基层人大工作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