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国华)“没有想到你们把我的残疾证送到我家里来了,太感谢了”魏家镇的吴先生在家拿到残疾证后,激动地握着万源市残联工作人员的手说道。
近年来,万源市残联与爱同行,切实加强提升残联工作,全面深化改革,以“量体裁衣”式服务,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着力提高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准康复服务“直通车”实现服务零距离
“您好,请问你的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后,目前恢复得怎么样?”近日,万源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何冬梅通过电话,对2021年在黄钟镇参加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直通车”活动现场筛查确诊李女士患有白内障,进行手术后的情况回访。“以前看东西像隔着一层雾,麻麻杂杂的看不清楚,现在做了手术,看东西清楚得很,做事情也方便了,还好感谢你们开展这样的活动,为我带来了光明。”电话中,李女士向工作人员讲着术后的情况。
残疾人的康复工作一直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康复服务成为了不少边远地区残疾人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自2021年起,万源市残联计划5年内,组织医疗康复机构的专家组成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专家技术指导组,每年在万源选择5至7个残疾人较为集中、医疗康复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街道),深入其中开展社区康复协调员、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业务培训,为残疾群众开展义诊筛查等活动,通过深入村镇,全面掌握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入户开展康复需求评估,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精准医疗康复服务,帮助部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看得到、听得见、站起来,把温暖和便利送到残疾人家中。“我行动不便,以前检查身体要走很远才能到医院,很不方便。现在在家里就可以做免费的身体检查,残联的工作人员还将我所需要的东西亲自送到家里来,太令人感动了,非常感谢。”黄钟镇的残疾人何先生说。
自精准康复服务“直通车”活动开展以来,万源市共计为1万余名残疾人提供了医疗康复专业咨询,为3000余名残疾人进行了视力筛查,为400余名残疾人检查了听力。免费适配助听器200台,适配轮椅、拐杖等辅具5000余件,为30名残疾人进行假肢制作及维修。为乡镇小学、幼儿园600多名学生免费提供残疾筛查。
“不花钱”保险为残疾人撑起人生“保护伞”
“我们的意外伤害保险都是政府免费为我们购买的,自己没花一分钱,以后如果有个意外,也不用担心没钱治病了……”鹰背镇的残疾人吴女士介绍,这个“不花钱”的保险包括了意外伤害身故、意外伤害伤残、意外伤害医疗等各个方面。购买了这份保险,就多了一份保障,也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重度残疾人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家庭经济大多相对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伤害几乎没有抵抗力。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自2021年开始,万源市残联统一为全市4451名重度残疾人购买了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实现全市重度残疾人的意外伤害保险全覆盖。这一举措有效提升了残疾人抵御意外伤害能力,减轻了残疾人家庭因意外事故带来的经济负担,减轻参保者的各种担忧。让重度残疾人家庭抵抗意外伤害风险吃了一颗“定心丸,帮助他们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也为做好扶残助残工作增加了一道“保险杠”。截至目前已为52名残疾人提供保险理赔,赔付金额11.5万元。
“重度残疾人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从而加重残疾人家庭的负担,有了重度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是对现行残疾人保障政策的有益补充,也是党和政府关爱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的有力体现。”万源市残联理事长张发平表示,下一步,万源市还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机制,为残疾人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帮助他们过上更有保障的生活。
多措并举编织残疾人“就业梦”
在万源市官渡镇项家坪村,先天肢体残疾的马女士家的田地里各种中药材的长势喜人。“我今年种植了120多亩药材,种类有萼贝、重楼、白芨、党参等等,前几年还成立了万源市合家欢家庭农场,预计今年收入可以达到60多万元。”马女士高兴地说,通过残联的帮助,她不仅做大了自家的产业,同时还带动周边上百户农户发展中药材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800余亩,实现销售额500多万元,利润达200万元。
马女士的成功是万源残疾人就业创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万源市精准发力、分类施策,从残疾人最根本、最迫切的的需要入手,从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资金扶持等方面持续用力,积极协助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大力推动各企事业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创业。2021年万源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87人,帮助了3410名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并发放残疾人就业创业补贴69万元,扶持700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
为帮助残疾人实现高质量就业,万源市持续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涉及中药材种植、养殖业、电子商务等10余项课程,并聘请了专业的老师对残疾人进行授课,让残疾人能够学到相关的技术,掌握一技之长,不断提升残疾人的职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我们将继续大力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传授科学的种养殖业技术,帮助残疾人运用科学的技术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让更多的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万源市残联副理事长熊小玲说。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