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蒋良远)春日的永宁生机盎然,满目皆景,到处都是一派春耕生产的忙碌景象。今年,在保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万源市永宁镇持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稳步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也正式拉开了春种序幕。
开沟、起垄、放椴木、接种、盖膜……在该镇长石社区中药材种植基地,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村民们趁着大好春光忙着种植茯苓、百部等中药材,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春种画卷。
“我们年龄也大了,又莫得啥技术,在这里做点活路(务工),一个月在屋头也能挣2000来块钱,还能照管家里,现在的日子真的是越来越好了。”58岁的村民冯家翠说。
“茯苓是重要的药食两用植物,市场前景较好,按亩产3000公斤计算,亩产值上万元,仅此一项就可以人均增收800多元。”长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益秀说,栽培茯苓不需要施肥打药,也不担心干旱、刮风等,只需要及时培土覆盖,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目前,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茯苓栽培到位。
在今年,社区党支部注册成立了万源市康润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九州通万源市润雨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签订了中药材合作种植协议,采用“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茯苓、百部等中药材300多亩。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长石社区的中药材种植是万源市永宁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镇以产业振兴为切入点,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头戏”,加快培育特色产业的步伐。截至目前,全镇共发展天麻、茯苓、百部等中药材1500多亩,带动3000多人就近就业。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