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魏欣)近日,陈某夫妇向110报警,称自己工作的公司在搬迁后,未支付剩余工资2900元以及打扫冲床卫生的200元工资,重庆市江津区先锋派出所接警后与先锋司法所共同调解,经调解,双方自愿达成了协议,陈某夫妇获得了剩余工资及打扫冲床卫生费共计3100元。这样的事例是先锋镇加强警调联动机制, 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先锋镇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江津实践,通过“四举措”全力做好人民调解工作, 有力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2021年,先锋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31起,成功调处229起,调处成功率99.13%,涉及金额360.4万元,调解过程中没有因调解过激行为造成当事人自杀或民转刑案件。
据介绍,这四举措分别是,举措一,强基础,构建人民调解工作大网络。
先锋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领导小组,以镇长为组长,政法书记为副组长,办公室设在司法所,专职督导人民调解工作,把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严格督查检查,落实考核奖惩。
健全组织,先锋镇建立调委会12个,调解员总人数85人,其中镇调委会1个,村(社区)调委会10个,农村土地承包人民调解委员会1个,陪调员105人,人民调解网络实现全覆盖。
专门设置公共法律服务室和规范化人民调解室,由负责平安建设的村(社区)干部兼任人民调解员,村(社区)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工作,为基层人民调解充实了法治力量。
举措二,重长效,积极拓展人民调解新队伍
精选群众基础好的“五老”人员(老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辈分高、威望高)担任“陪调员”,广泛收集民情动态,运用法律、亲情、道德的力量,调处纠纷、化解矛盾,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区域。
精选综合热心公益、不计报酬、身心健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自愿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人员,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企业,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参与矛盾纠纷调解,有效提升人民调解工作的效率和法治性。
整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有经验的“五老”人员、村居优秀调解员等,打造一支冲锋在前敢担当,专门化解重大复杂疑难纠纷的“尖刀班”,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
举措三、建机制,搭建人民调解新平台
建立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对接机制,充分发挥诉调对接机制有效化解纠纷的积极作用,提高诉调对接工作实效。
建立警调联动工作机制。出台多元融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选聘2名专职调解员到先锋派出所警调室,建立现场处置、分流调处、规范案卷等协作运行机制,有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机制。依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村居法律顾问每月至少固定一天时间,提供不少于四小时的现场法律服务,并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依托互联网普及法律常识,积极参与村(社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加及时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举措四,抓重点、实施攻坚行动
实施突发应急事件攻坚行动。先锋镇制定了《先锋镇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稳妥推进事情解决,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实施疑难信访问题攻坚行动、实施重大涉稳案件攻坚行动等,积极做好群体性矛盾纠纷的预防和调处工作,落实“四个第一”工作方法,即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化解,第一时间回访。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