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党建引擎”助推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19-10-17 10:14:10 推广 来源:海南日报

近年来,澄迈下大力气抓党建,并以此为引领,激励党员投入到乡村振兴大业当中,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效不俗。

10月15日,海南日报记者在澄迈县永发镇后坡村看到,村道硬化了,排水沟建成了,照明灯安上了,村民们欢快地跳着广场舞,年轻后生在新球场上打排球,小娃娃们绕着绿化带满场子飞跑……生动的画面彰显出这个村子的无限活力。村民曾德春告诉记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村里的“巷长制”。

所谓“巷长制”,是以“巷”为单位进行划分,党员“巷长”负责巷子里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监管等工作。“这既激发了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也增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后坡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舒说。

为打造好“党建引擎”,2019年上半年,澄迈县选派了452名优秀干部,组成154支乡村振兴工作队、30支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委任51名第一书记,覆盖全县144个行政村,强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建引擎”的作用不可小觑。在澄迈县中兴镇横滩村,该村党支部实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由党员定期到群众家中开展“家访”。这家有人生病了、那家水田里没水了、那家果子遭虫害了……党员们及时掌握村民的每一点需求,尽力解决村民的每一处困难,大家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心齐了,还怕村子振兴不起来吗?”橫滩村党支部书记蔡笃玉信心满满。

乡村要振兴,经济得发展。2019年,澄迈县制发了《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方案》,积极争取3000万元资金,用于扶持60个乡村,发展大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23个项目。在产业项目的辐射带动下,澄迈124个村开始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16个。同时采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模式,完善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4个,引导村民扩大种植澄迈特色农产品。

福山镇敦茶村就采用了“党建+产业+美丽乡村”发展模式,成立了澄迈福山芬茶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打造山茶树和果蔬种植及加工产业基地。“产业越来越兴旺,村貌越来越整洁,游客越来越多,村子的发展越来越好。”敦茶村村支书冯善祥说。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