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任隆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发布时间:2022-03-28 00:25:2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唐华)为了牢牢把握“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3月22日上午,四川省蓬溪县任隆镇组织全镇党政干部、市场监管、巡河人员、派出所和各村三职干部分别召开了2022年大春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和春耕生产动员暨技术培训会,会议由镇人大主席谭昌鸿主持;党委书记黄海鑫、农技干部吴发贞,派出所副所长范峰等分别讲话发了言,全镇70多人参加了会议。

当天上午,天下着绵绵细雨。在幸福桥村二社,一幅鲜红的“蓬溪县任隆镇2022年大春生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现场会”的横标地里显得格外醒目,干部们有的光着头冒着雨,有的打着伞正聚精会神地聆听农技干部讲解大豆玉米的种植技术和各类作物的播种时间。

据介绍,该镇以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稳定水稻、玉米和红苕种植面积,减少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力争实现全镇全年粮食作物面积达到64439亩、总产达到24684吨的目标任务。

在任隆镇春耕生产暨技术培训会上,镇人大主席谭昌鸿介绍说,今年,任隆镇大春粮食计划播种面积51049亩,计划总产21037吨,其中:水稻计划种植18200亩,总产9809吨;玉米计划种植20400亩,总产7863吨;红苕计划种植7300亩,总产2442吨;洋芋计划种植1390亩,总产388吨;豆类计划种植3759亩(其中:大豆2990亩,绿豆769亩)总产535吨。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70%。推动绿色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负)增长;并引导农户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的良种,力争完成优质稻(国标三级及以上)示范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高淀粉加工型品种、“520” 品牌系鲜食型品种和高产饲用型品种7000亩以上。

在冬水(闲)田水稻主推旱育秧、润湿秧和机插秧集中育秧技术,有水源保障的区域重点推广水稻直播轻简化栽培技术,在两季田水稻主推润湿秧和机插秧集中育秧技术。玉米主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玉米/红苕/蔬菜(洋芋)”等粮经复合种植模式,大力推广“中沟施肥覆膜栽培”和“膜侧栽培”实用技术。

会议要求,全镇的间作玉米要在3月底前完成育播;夏玉米根据前茬作物应在5月10日前完成育播;水稻旱育秧应在3月25日前完成育播,润湿秧应在4月10日前完成育播,水稻直播应在4月15日前完成播种。春大豆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大豆在5月底至6月上中旬播种、秋大豆在6月底至7月上旬播种。

会议强调,在突出抓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同时,一是要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坚决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务必及时把粮食生产工作任务落实到组、到农户、到田间地块,确保落地见效,做到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力争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二是要持续推动撂荒地整治,建立撂荒地信息台账,因地制宜、靶向施策,宜粮则粮、宜特则特,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全域推进撂荒地复耕工作再上台阶;三是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验收、高标准保护、高标准管护等5个“高标准”,推行“增、间、套、围”等多种高产高效利用耕地模式,做足田坎文章,增加复种指数。推动产业提档升级,积极探索低效经果林腾退种植试点。

在培训会上,任隆镇党委政府特别强调了全镇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要落实分解到组,落实到具体地块。以村为单位,逐户登记造册,做好种植面积、品种、播期、播种量、病虫防控等全程记录,做到能调度、能监测、能考核。因地制宜选择种植模式,以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为主,积极拓展幼龄果树间套种大豆、大豆高粱带状复合种植等其他不与主粮争地的间套作模式。提升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田边地角和经果林地,大搞增、间、套、围,扩种和增种大豆;要抓好培训和示范,要求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工作力量压到生产一线,加强农技指导和服务,通过现场培训、印发技术资料、广播电视宣传等方式,提高大豆种植技术和相关政策知晓度。在复合种植技术上,要选择适应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集成种子包衣、扩行缩株、减量施肥、绿色防控、封闭除草、机播机收等技术。做好大豆种源调剂,适时播种,确保播种质量,高标准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会议要求,全镇要继续在严格管控类耕地开展种植结构调整,探索完善严格管控类耕地结构调整模式。支持有条件、有基础、有技术的种粮大户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种植结构调整集中连片示范点、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严格管控类耕地种植结构调整,降低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风险;要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持续深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推广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等绿色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加强可降解农膜推广使用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指导,减少面源污染。要重点做好水稻稻水象甲、 “两迁”害虫和稻瘟病、以及草地贪夜蛾和蝗虫等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害监测防控,确保“虫口”夺粮。组织制定主要农作物重点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明确防控目标,确定重点区域,落实关键技术。加强病虫害监测,提高监测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早发现、早预警。坚持统防统治、综合防控和绿色防控,加强新农药、新技术、新机械示范推广,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控覆盖率。

党委书记黄海鑫最后要求,全镇要加大中、省、市、县各类项目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对于已经明确的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要加强政策落实;对于中央财政已提前预拨的农业补贴资金,要及早兑付,落实到田到户。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争取支持,出台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要着力创新多元投入机制,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保障用于粮食生产。要充分利用大喇叭“村村响”、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各地推动粮食扩面增产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发挥典型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建立长效机制。要求各村、各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定位,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要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县委的要求,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落实粮食安全责任。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