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三月三走进东兰体验上坡走河赶歌圩习俗

发布时间:2022-03-26 23:20: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岑福山)在广西东兰县的长乐、隘洞、东院、长江等地,“上坡走河赶歌圩”是每年三月三等节日民间青年男女的一种传统习俗活动。

赶歌圩,就是每逢春节、三月三、中秋节期间,这里青年男女们都要穿上节日的盛装,在本地传统的集圩日子里,选择唱歌的对手,寻觅心爱的情侣。照例,小伙子得先向姑娘唱歌邀请,要一直唱到姑娘满意,这才答歌。笨嘴夯腮的小伙子,甚至有唱三、四个小时姑娘也不答腔的,只好狼狈而逃,让位给更有歌才的青年。女方答腔后,双方便在各自同伴的簇拥下,按歌的程序唱初交歌,赞美歌,询问歌,盘歌,恋情歌。唱到情意绵绵,便唱起深交歌,赠礼歌,互相赠送礼品,这时情人便离开了同伴,双双踱入花间丛林。快分手时,两人又唱起嘱别歌,相约下次见面,这才依依不舍地分手,不少情侣就这样订下终身。

岑福山 摄

而东兰县最有盛名的歌圩就是位于长乐镇英法村、板登村和隘洞镇纳克村、纳乐村交界的坡宁歌圩。这里是两镇四村交汇处,山高独特,是东兰笫三高峰,是闻名中外英法梯田群的顶端,长乐宫名胜风景区的范围,这里谷幽水秀、雾浓云美,郁郁葱葱,空气新鲜,阴凉气爽,四季如春,令人心旷神恬,在坡宁歌圩四顾,视野极其开阔,盘山公路蜿蜒盘旋,连绵的青山,闪亮的河流,幽静的池塘,散落的村庄,浓密的树木,翠绿的农田,满眼静谧原野,处处田园风景,让人如临仙境。唱歌交友,是过去封闭年代最理想的场地。也是东兰唯一的山歌圩场。每年歌圩晚上的坡宁歌圩和英法梯田是不分昼夜的,上百上千的火把把梯田照得如同白昼,手电筒象繁星点点,让人眼花燎乱。而梯田的层层人海,青年男女这里一群,那里一推,到处是歌声,铜鼓声,欢笑声……

岑福山 摄

“上坡” 是这里壮族青年男女交友、恋爱的民族方式与习俗,多在春、秋农闲时节举行。春季上坡选在春节至元宵节和三月三的一段时间,秋季上坡选在中秋节前后的一个圩期里或者是节日前后三天。上坡活动,古有惯例,不用发通知、出布告,坡会的日期和场所,群众,特别是青年男女心中早已有数。这里最大的坡场是板登、英法的坡宁、三坡、麻漫等与隘洞多村交界的地方,还有华亨、楼华一带,届时,青年男女成群结队,由各村各寨云集到坡场来。在路旁、山坡唱歌传情,互唱互答,有邀请歌、盘问歌等,增进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双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倾诉爱慕之情的“谈情歌”;如双方感情进一步加深,进而即唱“初结歌”,表示初步认定对方为自己的意中人。对歌结束时,要唱“惜别歌”、“相约歌”,表示年轻恋人依依惜别、难分难舍,盼望再相见的心情,并互赠信物,如中秋节,男方送女方月饼,女方送男方鞋或者头巾,就表示双方有意。对歌到“惜别歌”、“相约歌” 时,男唱:八月十五月团圆,哥送月饼表姻缘;为了我俩成双对,礼轻情重妹莫嫌。女唱:八月十五月儿明,妹接月饼心花开;今日阿哥送月饼,重阳时节妹送鞋。

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愿,又约定了下次相见的日期。再次走坡时,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试探对方诚意和表示永远相爱的“结谊歌”,互相赞美的“赞歌”,表示别后思念之情的“思念歌”,渴望结亲和向往婚后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当家歌”、“分离歌”等。双方经过多次约会相见,以歌传情,互相了解后,仍然不能私订终身,因为按照俗例,必须经过双方家长同意,再经“月下老人”牵线搭桥,才能结为夫妻。在那潺潺的小溪边、石头旁、浓浓的绿荫下,青年男女优美动人的歌声,响彻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岑福山 摄

而“走河”, 则是居住在红水河边的青年男女,也是在春、秋农闲时节,特别是春节至元宵、八月十五、三月三等节日前后的圩日,青年男女趁赶街之机,在红水河畔两岸,双双对对唱山歌,对歌交友,寻觅意中人。红水河过境东兰115公里,在月光明媚的红水河两岸,当微风拂过,看到银波绿浪、碧树青山时,那山光水色美景,那水面的景致,加上甜蜜的情歌,让人陶醉。每年活动比较隆重的有长乐坡豪与三弄,长乐、嫩山与百豪、隘洞一带。“上坡走河赶歌圩” 活动,以歌为传情媒介,以择配为最终目的,颇具浪漫色彩,通过活动,“以歌交情”、“倚歌择配” 在过去成为这里传统的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岑福山 摄

在东兰县长乐镇板登村、英法村及隘洞镇纳克村、纳乐村等,每当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三月三还有山头铜鼓比赛的风俗,先是某一村寨的青年打一阵铜鼓之后,集合几个人,带足干粮,将铜鼓背上附近山坡,搭好鼓架,挂起铜鼓敲打。铜鼓声传向四面八方,邻村的男女青年闻声而至,找一个合适的坡顶,共同搭一个鼓棚,协商铜鼓比赛。附近村寨,凡有铜鼓的人家都把铜鼓背上山来。每村各选出4面,公对公,母对母(传世铜鼓有公母之分),按顺序轮番敲奏,每面铜鼓配3名鼓手,轮换敲打和休息,使鼓声保持持续不断。打鼓有固定节律,按“七三七”、“七单七双”、“闹斑鸠”、“倒穿行”、“小姐妹”等节律打下去。如果一方乱打或打错,就算鼓手失败,取消比赛资格。鼓声清脆响亮,打得久,打得动听,就算赢。鼓声哑了,或者铜鼓裂了,就算输。其他青年男女,一边看赛鼓,一边唱山歌……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