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唐锋 黄春红)如何让贫困群众彻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让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使每家每户都早日脱贫致富,让困难群众“一个都不掉队”,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当脱贫的攻坚号角响彻巴渝大地,重庆涪陵区人武部勇于探索,军民携手并肩奋战,持续在大木乡土井村开展多种形式的驻村帮扶和结对帮扶行动,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截至目前,该部多方筹措扶贫资金,用于发展乡村旅游1500余亩,修建饮水池1800立方米,河道治理2.6公里,硬化乡村公路6公里,援建农村基础设施项目5个,惠及群众近3万人。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部长李毅为贫困户张金丰送去慰问品米和油,他们前期还为张金丰购鸡苗、修鸡圈,添置家具和衣物。 黄春红摄
赓续——最是深情暖涪州
涪陵,一片红色的沃土,一座英雄的城市。刘伯承、贺龙元帅曾战斗于此,四川红军二路游击队曾在此写下壮丽诗篇,成立川东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爆发“土地会”武装暴动……一场场壮怀激烈的战斗、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座座英雄的丰碑,点亮了一代代官兵心中的明灯。
今天,该区人武部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积极响应党中央精准扶贫号召,情系驻地心为民,反哺红土地,以实际行动书写拥政爱民新篇。
涪陵区大木乡土井村位于乌江东部,属典型的边远海拔穷地区,其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基础薄弱,村民主要来源靠外出打工、种田务农,土井村民祖祖辈辈挣扎在这山弄里,是当地有名的“穷旮旯”,被该区列为“重点扶贫村”。
“四面山环山、资源很匮乏、交通太落后、儿郎别离愁……”这是昔日土井村贫瘠荒凉的真实写照。笔者发现,村里稍有能力的人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或干脆举家外迁,留下的多为老人小孩。
“我刚到人武部任职时,曾到土井村调研,发现有部分贫困群众生活差、条件苦,回单位后彻夜难眠,心里特别难受!”区人武部部长李毅说,“必须让老百姓的‘燃眉事’都能见底清零,获得幸福感,人民才是我们最深厚的感情,扶贫是我们的历史担当!”
图为重庆涪陵区人武部为土井村捐赠20万元设立扶贫专项基金。 黄春红摄
脱贫攻坚总攻的战鼓擂响,该部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将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务实招数啃“硬骨头”,把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聚焦已脱贫、未脱贫、临界户三类群众,一手抓脱贫、一手防返贫,进一步排查突出问题,精准到村到户到人,逐项逐户对账销号。
针对土井村贫穷落后、房屋老旧、交通不畅等问题,他们坚持走进田间地头,访民情、解民忧,对梳理出来的问题和群众需求进行记录整理,基本摸清了该村致贫的原因,瞄准了贫困靶心,量身打造“扶贫菜单”。
图为重庆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为土井村村民讲解扶贫政策,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黄春红摄
修公路、引水源、建新居……多个扶贫工程一一敲定,该部还积极协调农业等部门,制定扶持和培训措施,开设种植养殖技术培训,一心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探寻——燃烧扶贫燎原火
自扶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怎么脱贫?怎么致富?如何摘帽?如何帮扶?……这一系列问题让该部有了新思量。
“下好脱贫攻坚这盘大棋,民兵乃中坚力量,他们精力旺盛、遍布面广,既掌握情况又便于帮扶,且离贫困群众最近,可成脱贫致富的燎原之火。”启于这一思考,他们采取“民兵+扶贫”模式,依托民兵连以村为单位建立民兵扶贫队,即“一村一连一扶贫队”。组织民兵广泛开展“脱贫攻坚,民兵在行动”主题活动,让民兵们学理论、懂政策、讲奉献,激励引导民兵“一心为百姓,肩挑扶贫担”,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带领群众找到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刘乡长、王部长,你们又来看我了迈,快点屋头坐!……”日前,当看到大木乡乡长刘俞佟、人武部部长王松和民兵扶贫队一行的到来,70岁的土井村村民黎素珍热情迎接,难掩激动之情。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不定期为贫困户送来米、油等生活物资,民兵扶贫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扶贫力量。 黄春红摄
黎素珍因病致贫,独身一人且没有经济来源,一直住在破土墙房里,过惯了“夏天一阵雨来冬天一阵风”的苦日子。“那时我常想,这一辈子注定是个苦命人!”往事重提,让黎素珍心酸不已。而她做梦也想不到,好日子来得这么快。
区人武部“一班人”实地了解实情后,带领乡人武部和民兵扶贫队着重帮老人办几件事:依据扶贫政策,为其申领低保,按“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落实农村危房补助政策,抽调民兵力量,帮老人干农活收庄稼,还不定期嘘寒问暖、走访慰问。
在当地政府和民兵扶贫队的共同努力下,老人实现了“新房梦”。“我住进新房快1年多了,每月还能领到低保金,吃穿条件也越来越好!”黎素珍感动万分。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定期为贫困户送来米、油等生活物资,民兵扶贫队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扶贫力量。 黄春红摄
如今,黎素珍的新房,在秋日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温馨。她告诉笔者,原来的房子多处开裂成了危房,让人担惊受怕。有了扶贫好政策,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所以特别感谢亲人子弟兵。”
组建民兵扶贫队这一“新路子”,切实让扶贫点对点、面对面、心贴心,真扶贫、扶真贫,切实扶到了群众“心坎上”。目前,涪陵全区每个村镇都建有民兵扶贫队,民兵队员达2700余人,是一支不容忽视的扶贫力量。
解忧——点燃生活新希望
“土鸡马上就出栏了,往后养鸡也能多一份收入,日子越来越好,我残疾人也不能老拖党和政府的后腿!”一想到在区人武部和民兵扶贫队的帮助下,自家的老房得到修缮加固,自己搞起了养殖,村民张金丰难掩心中的激动。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在土井村与村民交流肉兔养殖经验,助力养殖致富。 黄春红摄
贫困户张金丰因残致贫、行走不便、意志消沉,多年来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难”。
区人武部领导和民兵扶贫队一直牵挂着张金丰,多次到其家中走访慰问,主动为他谋思路、想办法,帮其申请扶贫资金修房屋、建鸡圈,添置家具、送去衣物,并为其购鸡雏,鼓励他通过养殖增收,自力更生,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针对腿部疾病专门安排人员陪同到医院进行诊疗,使其逐渐从内心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我腿脚不利索,原来只能靠政府救济生活。没想到,有一天咱也能自食其力。”如今,其养殖的50余只土鸡即将出栏,他掐算着丰收前景,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为土井村村民挖红薯,喜获丰收的场景。 黄春红摄
现在的张金丰爱说爱笑,还担任起了村里的护林员,尝到了甜头的他,积极性越来越高。“我的梦想就是能在自家院里养200只鸡。”张金丰说,他正向着目标一步一步坚实地迈进。
看到张金丰日子变了样,区人武部领导和民兵扶贫队打心底为他高兴。该部政委王同海告诉笔者,别小看张大哥,他现在可是村里有名的养鸡专业户,我们在坚持扶贫的同时还扶志扶智,强化教育引导、技能培训、典型引领,把激发内生动力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帮困——群众疾苦记心间
在帮扶之初到宋柏林家中走访时,他精神低迷、生活无助的情景让区人武部领导记忆深刻。他妻子患抑郁症和腰椎病先后在上海、重庆等地治疗1年,背下了十几万的外债,仅有宋柏林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宋柏林曾讲:“我那时有一种走投无路的绝望,感觉熬下去也没个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人武部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前期通过和驻村工作队反复调研论证,发现养兔项目前景可观,为此,他们为宋柏林购肉兔、建兔舍,并请来养殖专家传授知识,帮其实现年增收3万多元。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土井村村民红薯获丰收,村民与民兵扶贫队员笑开颜。 黄春红摄
军民携手共同努力,使扶贫惠民政策及时落地,让宋柏林和家人倍感温馨。同时该部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其女儿减免入学、入托费用,并享受爱心午餐。如今,宋柏林生活信心十足,去年他还把土坯房换成了小洋房,条件日益改善。“咱家也算是达到小康水平的农家户了,也脱了贫困帽!扶贫队的同志们给我非常大的动力。”宋大哥竖起大拇指感谢民兵扶贫队员。
“今年区人武部为我村拿出20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保障各开发项目顺利实施。”土井村村支书安贵云说,“区人武部积极支持本村扶贫建设,已为我村新修了养兔场,目前危房改造、蓄水池及出行路等项目已陆续动工,极大地激发了本村的内动力。”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土井村村民红薯获丰收,村民与民兵扶贫队员笑开颜。 黄春红摄
“扶贫路上,我们党员干部只有动真情扶真贫,才能走进群众心里,实现心的零距离,百姓才会把你当亲人,把‘心窝话’掏给你听。”该部政委王同海说,我们会继续关注这些脱贫群众,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保持扶贫力量不变、帮扶关系不变,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听到王政委朴实的话语,笔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绘蓝图——产业扶贫“拔”穷根
“土井村所在的大木乡以“鲜花小镇”闻名于世,在这里可不可以也发展鲜花产业经济呢?”在一次脱贫攻坚专题会上,该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深入探讨。感到村里要长远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产业,乃当务之急。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来到贫困户罗德安家里一同包饺子,其乐融融、鱼水情深。 黄春红摄
为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他们不等不靠、说干就干,想了不少办法,进行了诸多努力和探索,并根据生态条件、资源优势,深挖自然资源,巧打山水牌、走生态路,推出了“旅游+扶贫+双拥”模式,积极争取资金投入,大力打造这一特色旅游产业,美了家园富了百姓。
现在,从大木花溪到玫瑰园,处处荷叶恬恬、玫瑰娇艳,在土井村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仅使贫瘠的山村换上新颜,也让这里成了避暑天堂和养生之地,助力村民们增收致富。
在区人武部和民兵扶贫队的帮助下,村民眼界开阔了,致富门路也活了。村民张金强、邓远生、李兴友、何万银等就在旅游产业的带动下,在家门口盖起了农家院,开起了农家乐。
“旅游扶贫带来好‘钱景’,不仅让村民脱了贫致了富,还助推不少村民搞起了农家乐、民宿。”大木乡党委书记夏晖介绍说。到2019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到1.3万元,短短3年时间收入翻了1倍,土井村也从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如诗如画的鲜花村,多亏了人民子弟兵。
播清芬——爱洒涪州动人心
脚步深深,踏出一条扶贫路。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总要求,以百姓之心为心,近年来,该区人武部多方调研,除了大木乡,人武部干部职工和民兵扶贫队坚实的足迹遍布涪州大地,行程8500余公里,走遍全区每一个重点贫困村。
图为重庆市涪陵区人武部民兵扶贫队队员来到贫困户罗德安家里为其做饭和打扫卫生,拉近距离传递温暖。 黄春红摄
“开展帮扶活动180余次,邀请8位农业专家传授知识,赠送致富类、种养殖类书籍300余册……”笔者在该部扶贫档案中看到,农村扶贫条例、脱贫工作要点、脱贫路线图、脱贫责任清单、时限表等工作台账,内容涵盖贫困户脱贫规划、帮带措施、工作计划、脱贫汇总等,每件均详细地标明解决方式、责任人和帮扶情况,不少项目已落地生根。
据了解,今年来,该部与区妇联携手开展了“涪州童心 快乐成长”等一系列关爱服务活动,专门拿出20万元扶贫经费关爱扶助农村孤困儿童。还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活扶助、教育资助、医疗救助等行动,以各种形式走访慰问老战士、复退军人、军烈属、孤困儿童、留守妇女等。
“2019年是脱贫攻坚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区人武部把脱贫攻坚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钉钉子精神坚决打赢打好这场攻坚战,确保脱贫攻坚真抓实干、务期必成,让涪州人民都脱贫致富、日子甜起来!”该区人武部部长李毅说。
笔者感言: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路上的所见所闻,让笔者甚感欣慰,土井村从贫瘠荒凉的穷山村嬗变为美丽的鲜花村,不仅让贫困群众脱了贫致了富,也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两不愁”真不愁,让“三保障”真保障,亲眼见证这些变化的笔者,觉得贫困村只会越来越好,会让“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彻底变成现实,这样的扶贫模式才会赋予精准扶贫新的内涵,给人以启示。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