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赵敏)近年来,万源市永宁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战略布局,始终以精准乡村振兴精准振兴统领各项工作,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干群,不断强化举措,狠抓落实,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突出产业先行。该镇在乡村振兴中,始终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结合我镇实际,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是永宁镇以香菇、羊肚菌、清脆李、核桃、茶叶、天麻、重楼、茯苓、土鸡、山羊、肉牛、生猪产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在2020年打造500亩韩国红辣椒基地,帮助40多户贫困户和其他村民增加收入近3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5万余元。二是2021年为巩固我镇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永宁镇结合“村带村”“村与村”共同发展同步富裕的发展理念,在张家坝村、鸡河坝村、锅团圆村、喻家坝村等村扩大辣椒种植面积,预估种植规模在3000至5000亩,采取“公司+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行集约化种植和加工,预计每年助农增收300万元、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80万元。三是为进一步发展高山辣椒种植、提高辣椒等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形成有特色、有销量的产业链,永宁镇与万源市荣飞公司多次协商后将在我镇柏树坝村建设占地面积10亩(规划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厂房,年加工鲜辣椒500万斤加工厂,同时促进周边乡镇中药材和农副产品进行加工。
突出人才振兴。一是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断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为产业振兴做好技术支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二是结合“农民夜校”培育优秀农民工,邀请专家开展各类技能技术培训,鼓励并扶持培养一批有技术、有想法、肯干事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水平,让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三是把农村一线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加强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农业技术人员的教育监督管理,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注入新鲜"血液”。
突出文化基础。一是在全镇13个村(社区)全面开展“五创六评”,评选出“星级文明户”“好干部、好公婆、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等500余个有地方特色、有代表性的群众及家庭,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二是通过在全镇开展“文化惠民进基层”文艺演出,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活跃农村文化。三是编制文化保护目录,收集整理乡村文化,建立健全乡村文化保护制度,保持乡土特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突出生态宜居。一是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规划引领,对镇村道路交通、通讯网络、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村庄建设布局、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二是加大“人居环境打造”“危房改造”以及“厕所革命”等工作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营造整洁美丽的人居环境。持续开展“清洁村庄”着重整治村民集居点、休闲广场、村社道路环境卫生,深入实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工作,切实有效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行为,有效改善镇村环境面貌。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落实生态发展理念,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突出组织引领。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村两委班子为重点,加快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着力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二是2021年全面完成全镇13个村(社区)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依法依规完成选举工作,选举出89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着力打造一支肯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三是鼓励并发展一批高学历、有专业、有特长的年轻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壮大基层党组织。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