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杨丹 卢华涛 唐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是各民族奋斗和创造的历史实录,共同构成了整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文化记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校园是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场域。为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了解,3月1日上午,华蓥市文化馆非遗工作者、国家级非遗项目《华蓥山滑竿抬幺妹》广安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浪浪老师一行来到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传授非遗文化及表演技艺,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触手可及”的传统文化盛宴。
首先,非遗文化工作者江老师江浪浪老师带上华蓥山《滑竿抬抬幺妹儿》的历史文化走进了课堂,采用理论知识讲授和现场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情景教学方式,耐心地为学生讲解了当地非遗项目“滑竿抬幺妹”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和重要价值:“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竞技活动,距今有上千年历史,唐朝初期时,华蓥山高登山(海拔1704米)、宝鼎(海拔1590米)香火旺盛,每年农历二月至六月期间,方圆数百里的民众热衷到宝鼎光明寺进香朝拜,因坡陡林密,道路崎岖,不便骑马、骡行走,滑竿成为有钱人家和大家闺秀的代步工具,为选拔得力抬夫,便产生“滑竿抬幺妹”竞技活动……”同学们仔细聆听,眼里充满了好奇,课堂上,和江浪浪老师你问我答,积极互动,好一番热闹的课堂氛围。课堂结束时还不忘哼着号子“前面地滑竿儿你慢点,跶倒幺妹儿你脱不到手,后面地滑竿儿你不要挨,谨防幺妹儿不要你抬,左一拐,右一拐,莫把幺妹儿往埃角甩抬起幺妹儿好费力……”
随后,华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和同学们在该校团委和政教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来到了学校舞蹈室,华蓥市文化馆工作人员亲自为同学们准备了“滑竿”,让同学们亲身体验抬“滑竿”的魅力,近距离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
“路况号子太有趣了,我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在“华蓥山滑竿抬幺妹”现场体验环节中,扮演“抬夫”的学生许涛说。
在这个体验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感受到了“非遗项目滑竿抬幺妹儿的”趣味,还加深了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传承非遗和优秀传统民风民俗的热情,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非遗文化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也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我校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力参与“非遗进校园”,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态传承活动,让非遗这颗种子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在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这片教育沃土上开花结果。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