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

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发布时间:2022-01-18 06:43:3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在重庆“两会”期间,民盟中央常委、重庆市委会主委,民市政协副主席吴刚在《关于重庆市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提案中介绍;近年来,重庆市学前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普惠率和公办率不断增加,学前教育供需矛盾紧张的局面总体上得到明显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然而,学前教育基础弱、欠账多,普惠性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吴刚认为,学前教育依然是我重庆市基础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短板 财政投入不足,成本分担机制不完善,普惠园保障政策不健全,普惠园运行经费缺口大。公办园和普惠性幼儿园的收费标准普遍过低。特别是城市普惠园的收费标准过低,普惠园特别是民办普惠园办园经费普遍不足。民办普惠园的保障政策不健全。很多民办园转普惠园后需继续承担高额房租,部分普惠园仍需按商业价格缴纳水、电、气等费用。

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少数区县的界定标准不切合实际,操作程序不利于依法保护举办者合法权益。少数区县教育部门统一要求民办园转普惠园。少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突击完成公办园建设指标,忽视民办园合法权益。比如,只允许将配套小区规划园办成公办园,要求民办园举办者限期无条件归还园舍。

公办园教师队伍建设“瓶颈”难以突破,民办园师资队伍极不稳定。一是公办园教师严重缺编,非在编教师与在编教师收入差距过大。公办园在编与非在编教师同工不同酬问题突出。二是民办普惠园教师工资普遍偏低。民办普惠园收费受限,普遍选择压低教职工的工资待遇。

片面追求公办园幼儿占比,忽视保教质量的提升。一些区县为完成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指标,公办园、民办园同样12个班规模,要求公办园必须招收600名以上幼儿,而民办园只能招生340人以下。

关于构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的建议;建机制、增投入、强保障,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制度。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摊机制。推动各区县科学核定普惠性幼儿园办园成本,制订并落实公办园生均经费标准,提高民办普惠园补助标准。合理确定财政、家长的成本分摊比例,保障财政对生均公用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普惠园办园成本的20%。健全普惠园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建立普惠园税收优惠政策,免除普惠园残保金。制定合理的房屋租金补贴标准,保证普惠园“零租金”使用。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变化,动态调整公办园收费标准、民办普惠园最高收费标准,动态提高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水平。

补短板、优布局、抓规范,加快普惠性幼儿园建设。一是补齐普惠资源短板。落实扶持政策,鼓励支持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等举办公办普惠园;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服务。二是优化布局结构。完善城乡学前教育布局,加强村级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园需求。三是规范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根据土地性质合理界定小区配套幼儿园,明确制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标准,加强分类引导,保护民办普惠园的合法权益。

抓薄弱、强队伍、促提升,整体提高城乡学前教育质量。抓薄弱,将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在经费投入、教师培训、项目建设、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农村学前教育适当倾斜,探索乡镇幼儿园与村幼儿园一体化管理。强队伍,完善教师补充和待遇保障机制。科学规划师范类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模,适度加大本科层次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力度。精准核算编制缺口,及时补充公办园教职工,严禁各区县“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代课教师。落实幼儿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幼儿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促提升,全面推进科学保教。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科学分类登记,合理确立一批家长认可、社会满意、主管部门放心的营利性幼儿园,以满足家长的多样化需求。

重公平、善创新、提品质,全面提升公民办幼儿园保教质量。重公平。对公民办幼儿园的要求和标准保持一致,切实保障教师、幼儿的合法权益。善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公办幼儿园。比如,采取集团办园的模式,以就近为原则将有品质保障的民办园和公办园成立为一个集团,由公办园牵头,民办园自收自支,集团督导民办园规范管理和业务提升。提品质。对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条件、收费标准、保教质量、安全卫生统一规范,优化民办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民办幼儿园办学品质。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