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李博报道)16日上午,重庆市政协委员肖学文在《推动我市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说,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选择,也是创造高品质生活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市提出建设全国大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打造国家医学名城、西部医疗高地、国家重要医药基地和国际知名康养胜地,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为大健康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当前,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基础,一大批相关企业在大健康领域发挥着引领带头作用,其中全市有规上医药企业191家,其中年产值10亿元级重点企业13家,上市企业11家,同时,还有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重庆)基地、国家医疗器械科技产业(重庆)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12个。2020年全市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1675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6.7%,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为此,肖学文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如下建议: 产业优势需进一步提升,产业链需进一步拓展,突出规划引领,助力产业赋能。加强顶层设计,对大健康产业的空间布局、重点领域、主要任务进行顶层设计,研究出台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细则,将政策体系作为推动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建设大健康产业发展智库,邀请大健康领域知名专家、企业家组建大健康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开展咨询活动和课题研究,系统研究大健康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政策措施、规划建设、项目引进等工作,为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常态高效的智力支持。加强大健康产业标准化建设,借鉴四川相关地市经验,制定完善与大健康产业相关的产品和服务技术标准,制定适合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区域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进一步规范统计口径,结合现有大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体系,梳理并明确大健康产业统计调查范围,建立科学的监测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以及信息管理制度,实现大健康产业数据可获得、大健康产业可核算。
发挥集群优势,提升产业效能。搭建集聚发展平台,依托国家部委产业发展平台,招引全球顶级产业IP资源和龙头企业,支持打造“中国重庆·国际生命科学城”项目,形成国际化、高能级的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发展区大健康产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培育孵化重庆本土的大健康独角兽、IPO企业,进一步引导民营企业融入重庆国际生物城、重庆高新区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水土生物医药创新基地等重点医药产业园区,促进大健康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形成上下游贯通、配套齐全、链条完善的大健康产业集群。强化成渝大健康产业协同合作,组建成渝大健康产业联盟,共建西部大健康产业基地。打造“中国重庆生命健康产业国际合作峰会”“中国重庆大健康产业博览会”,每年一届持续发声,形成重庆大健康产业品牌,吸引国际国内大健康领域优质企业和资源,形成重庆大健康领域聚集优势。三是强化要素支撑,激发产业动能。创新金融赋能,探索由市区两级政府成立产业引导基金,吸引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成立“重庆市大健康产业发展基金”,在产业开发、产业投资、产业运营层面,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全链金融赋能,保证项目推进效率与资金来源。注重人才引培,依托全市高端人才“塔尖 ”政策和青年人才“塔基”政策,深化实施“重庆英才计划”,引进一批大健康产业战略人才、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大科技赋能,搭建互联网大健康平台,建设大健康大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体系,拓展健康医疗大数据新业态、新模式;引导大健康产业企业加强与高校、医院、科研机构合作,强化重大康养科技联合攻关,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链条,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平台支撑体系。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