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些学者大师生平事迹后方知,学者大师们多长寿。如赵朴初享寿93岁,齐白石享寿93岁,冯友兰享寿95岁,钱学森享寿98岁,季羡林享寿98岁,冰心享寿99岁,巴金享寿101岁,马寅初享寿100岁,蔡尚思享寿103岁……尚健在的经济学教授、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106岁……
这些学者大师的寿数都远远超过中国目前的人均寿命值。学者大师多长寿似乎给了我们如下几点启迪:
其一,仁者长寿。当今时代的学者大师都是志士仁人,品格高尚,胸襟宽广,时常考虑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专心致力于做大事业,并不看重个人一时得失,对琐碎小事从不斤斤计较,对苦难、挫折的承受力特别强。他们志存高远,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乐于助人,人际关系和谐,受人尊敬是很自然的了,这正是他们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二,忙者长寿。学者大师们大都喜欢忙善于忙。齐白石就是一个信奉“忙”的著名大家。他的信条是:“不教一日闲过。”他坚持每天作画,从不间断地“忙”,竟让他活到94岁。学者大师的忙,当然不是盲目无度地乱忙,而是科学有序地去忙。会忙善于忙,的确是众多学者大师的养生诀窍。他们正是一辈子科学有序地忙个不停,从不考虑享“清福”,才使他们神清脑健、寿达期颐。
其三,脑勤者长寿。国学大师季羡林年届耄耋之时,曾有好多人问他:有没有什么长寿秘诀。季羡林的答复是:“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心里没有负担,胃口自然就好,吃进去的东西都能很好地消化。再辅之以腿勤、手勤、脑勤,自然百病不生了。”其实,医学界早已验明,常用脑、多学习、勤思考是延缓大脑生理老化的有效途径。
其四,心态平者长寿。著名女作家冰心终年99岁,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也不搞什么养生,就是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一个人最怕心病!”冰心心胸豁达,淡泊名利,始终坚信:“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大师们在养生方面除了作息、动静、起居、饮食等较规律以外,最让我们常人佩服的是他们心理素质特别过硬。有好多学者大师,他们的人生都曾遇到过挫折、坎坷和苦难,但他们都能保持平静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意淡然,失意坦然。可见,保持坦荡乐观的心态对健康长寿是何等重要。
其五,生活稳定。先生们自幼刻苦攻读,饱览诗书,及长均驰名学界。当然,以先生们的才学,自不会沦为贩夫走卒之辈。几乎无一例外地,供职于各大名校,生活无忧,工作自在。除诗书、经卷以外,都是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可学,可教,可谈天,可说情,可论道。既长文人志,又添师生情!此种生活,自然高寿。
其六,国学滋养。国学数千年之积,丰厚博大,自不必多言。史学正身,哲学明智,文学怡情,其它诸学,无一不关乎心智!以文养心,以诗养志,以理养气,以学养才。如此,舒心,志大,气长,才高,活脱脱出入于凡夫红尘,悠然于天地世俗,不为功名所累,不为俗务羁绊,不为奸佞所伤,飘飘然如九霄之云,施施然如山巅雪莲。能不高寿乎?
其七,德高心广。先生们读书向学,明理正身,且为人师表,长此以来,德行修为自然高人一等。德高,心自广。可容泰山千谷,可纳百川入海。此种境界,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此等心境,能不长寿哉?(郑鼎文推荐)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