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重庆市长顾问团年会德勤为双城经济圈献智

发布时间:2021-09-25 05:49:3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吴蜀丰 报道)【编者按】9月23日—25日,重庆市市长国际经济顾问团会议第十六届年会在渝举行,顾问们对重庆发展有什么深切感受,对在渝投资兴业、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有何建议和具体行动?为此,中国报道对德勤顾问进行了采访。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合伙人许思涛

在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下,您觉得重庆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重庆企业又将在此机遇中如何做大做强?

德勤顾问:近年重庆地区的出口动力在加工贸易的驱动下快速增长,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背景之下,旺盛的出口动力也将继续推动内陆加快航空、铁路、水路等联通生产网络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加快巩固重庆运输和信息枢纽地位。

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立,将助力重庆提升中心能级的同时,带动完善区域生产网络,并将进一步提升重庆的经济枢纽作用。

区域交通网络的完善将成为推动区域转型升级的机遇。绿色发展背景下,成渝中轴线之间的城际轨道沿线价值将进一步凸显。随着城际交通地位不断提升,以前成渝城际间的“中间塌陷”区域将起到成渝双核产业要素流动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以TOD模式有效的组织区域创新平台和创新资源,重庆将获得产业机遇空间。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成渝地区的人才储备将进一步扩充并获得更多政策倾斜。从中央层面上,成渝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从地方层面上,成渝的人才政策也将借此契机不断突破瓶颈,推动更多的引才、教育政策深入落实;促进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营造更好的用才、引才环境。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国内外类似的城市群相比有何不同?

德勤顾问:区位辐射规模不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除了所在四川盆地之外,还可以在陆上辐射更广阔的西部、对接中亚、欧洲经济体等“一带一路”地区的功能。而反观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工业区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由于地理位置的天然阻隔,即使在范围内拥有便利的铁路运输和天然水系,但其辐射的范围仅限于本国或者相邻地区。

产业形态不同。无论是英国中部、德国鲁尔区还是北美五大湖,他们的形成均受益于当时的矿产、钢铁等传统工业的发展。与这些国外的内陆城市群发展不同,成渝双城经济圈恰逢数字经济时代和工业4.0的时代,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则更加强调5G、工业物联网等科技创新、金融、商贸服务、文旅在内的新兴领域。

发展水平不同。而横向与国内经济圈相比较,成渝仍然属于成长型的高增长区域。而包括长三角、粤港澳在内的国内经济圈已形成了发达成熟的城市群。因此,成渝双城经济圈在城市发展能级、创新水平等方面与这些地区仍然存在差距。

如何发挥成渝极核引领作用,共建一体化开放市场?

德勤顾问:共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促进两地经济外向发展。作为占有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重要区位优势的成渝,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中新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等开放通道,用好两江新区,天府新区等开放平台以及自贸区等政策红利,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积极营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还有充分发挥成渝两地在“一带一路”倡议,才能携手共建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

强化合作机制,共推产业创新协作。成渝两地可以加强产业对接协作,发挥各自优势,从全产业链,区域发展的全局角度出发,逐步建立产业协作、配套协同的发展机制,加强城市群内部的产业分工。

强化功能定位,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渝经济圈应明确各个城市间的功能定位,优化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在继续做大做强重庆、成都两座核心城市的同时,推动两地周边的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让“中部塌陷”变成“中部崛起”。另外,还要大力推动两地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依托“水陆空”等主干交通要道,补齐交通短板,打通成渝城市群交通的“毛细血管”,这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基础,为促进人流、物流、商流在城市群间的流动创造更便利的条件。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