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博 报道)近日,随同江津区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刘思平一起来到了位于重庆江津东面三十公里的重庆历史文化街区支坪镇真武场。真武场因水路运输的便利,随着“湖广填四川”运动的持续演绎,逐渐成为了客家移民的交通枢纽和集散地。自明末清初以来就是移民聚集的地方,清康熙年间是为高峰期,全国各地的客家人蜂拥而至,在这里安家落户。
曾经的辉煌至现今,这里只留下许许多多沧桑往事和建筑遗迹。有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和广东会馆,各会馆的结构风格大体一致,大门门扇是厚实坚硬的柏料制成,门枋、门檐、门槛由雕刻精细的条石砌成,很有“城门”的味道。
据刘思平介绍:这个渡口迄今已逾300多年,摇桨撑船的场面也延续了300多年,渡口旁的真武场更在300多年的历史烟云中,缔造出现存的重庆之最——在一个场镇居然藏着客家移民会馆遗址群,属国内罕见。
江津区真武场是个有名的水码头,笋溪河与綦江在此交汇,下游即是綦江与长江交汇处。这里的“古渡、古树、古建筑”远近闻名,真武场是重庆市第二批历史文化名街区。是当时全市三个历史文化街区之一(渝中区湖广会馆及东水门街区、沙坪坝区磁器口街区、江津区真武场)。真武场是明末清初巴蜀客家移民的集中地之一。这里早前曾是荒滩野渡,因两条重要的客家移民“填川”路线在此交汇,湖广、赣、闽、粤等籍的客家移民不断到此地“插笘为业”。
真武古渡口旁的石碑上依稀可以辨认出上面遗留的渡口名“他们划船而来,定居后,划船把川盐中转到贵州。贩卖川盐带来的财富开始在这里聚集,鼎盛时期,真武场出现九宫十八庙及马家洋房等名噪一时的建筑,最有名的,当数保存到现在的客家移民会馆群。”
据了解,上世纪初,有马氏三兄弟迁来真武场,先在场上办碗厂,财力渐盛时,又开了锅厂。铸的锅是盐锅,从水路运四川自贡换川盐,然后顺水路运回,再把川盐转运贵州。
马家洋房存放食盐仓库的墙有一米多厚,为防止歹人抢劫盐库,仓库的门窗离地都很高。这样的经营模式让马家财富如滚雪球般增大。1920年,马家风云人物马季良,在当地建起有广场、仓库、住宅、花园等设施的庄园,施工图由当时的洋人领事馆提供,然后结合中式风格,耗时3年方才完工。现在,走进马家洋房,窗、大门,甚至落水管等,仍掩不住当年的豪华及高超建筑工艺。
漫步在天上宫、南华宫、万寿宫,感受到的古风更甚。天上宫又叫妈祖庙,香火不断,人气旺;南华宫,亭台、戏楼、书楼……当年的庭院深深近在眼前;万寿宫,楹联传递出浓浓的封建时代色彩,是当年江西籍客家人的信仰写照。
据湖广会馆《重庆会馆志》对外发布的消息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轰炸、火灾等原因,主城90%以上的会馆消失,曾经会馆密布的沙坪坝、磁器口,会馆数量惨降成零;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本世纪初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庆移民会馆的分布遗迹逐渐清晰,现存会馆遗址共69处,分布于渝中、九龙坡、江北、渝北等24个区县。
秋日的阳光洒在綦河上,波光粼粼,竹排在碧绿的河上悠闲的划着。通往渡口的石阶因行人众多,早被鞋磨得发光或呈无数凹槽。曾经的辉煌,现在已是满目疮痍,只希望把它保护起来。历史街区是城市的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承载着一代代居民的共同记忆,也记载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的独特标识。
当前,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让乡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千篇一律的建设模式让乡村近同城市社区,不少乡村历史文化遗存已经或正面临着被消失的绝境,亟须我们去保护和传承。尤其是文物古迹和文物保护单位等,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生命力。对它们实行保护,不仅仅局限于这些文化资源,还要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区域空间实行整体性保护。对于历史文化村镇,要对其文物本体、环境景观、历史风貌、地方特色等各方面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保护。
历史文化街区重在保护外观的整体风貌,不但要保护构成历史风貌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存构成整体风貌的所有要素,如道路、街巷、院墙、小桥、溪流、驳岸乃至古树等。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成片的地区,有大量居民在其间生活,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有其特有的社区文化,不能只保护那些历史建筑的躯壳,还应该保存它承载的文化,保护非物质形态的内容,保存文化多样性。这就要维护社会传统,改善生活环境,促进地区经济活力。
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街区是“在原汁原味保护的基础上,盘活了古民居、古建筑,让它们融入现代化生活中,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不仅可以强化真武场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文化旅游产业振兴,还对于新增本地就业、带动投资增长和相关产业发展、激活当地经济社会活力具有深远影响。
据了解,当地政府正在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广发“英雄帖”,引进有情怀、有实力的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保护修复这一灵杰之地,放射出她应有的光芒。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