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流芳)珠海市香山场城隍庙建于唐宋盐场兴旺时期,为县丞所在地官与联系民间的道教场所。考城隍二字,始见于易经,所谓“城复于隍”也。又礼记郊特牲:“天子大蜡八,水庸居其七。”即“水则隍也,庸则城也。”是为祭城隍之始。据北齐书慕容俨传云:“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佐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祝祷。”是城隍之祀,南北朝亦有之,至唐则渐盛。后唐清泰中,始封城隍为王爵,宋以后其祀天下,明初京都郡县皆为坛以祭之。
太祖初封京师城隍为帝,洪武二十年,改建庙宇,如公廨,设座判事如长更状。按城隍以治一县之事为县主也。今各省县地方,均有城隍庙宇存焉,称为护国威灵公。
明永乐定都北京,全国尊崇北帝,城隍与北帝合祀一庙。香山场城隍庙为官建,官拨“长沙墟税及灶田一顷零供香火”,而庙堂香火不衰。据古籍和碑记记载,香山场城隍庙和北帝庙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嘉庆二十二年(1817)、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重修或重建。现存建筑为清晚期文物,占地2700平方米。
主体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筑面积为225平方米。前殿立北帝玄武,后殿尊城隍官像。内有文物石刻叁碑肆方,反映当地盐场社会与经济、民风民俗,以及香山场十排甲首、氏族、商贾、名仕和信众捐赀芳名等,对研究香山古代史具珍贵价值。
该庙于2006年6月被香洲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结合旧城区改造作过修葺。现由山场村管理,并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