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贤昌
小时候,听了颂扬韦拔群的故事、读了赞美韦拔群的书、看了讴歌韦拔群的电影,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拔哥英雄伟大、东兰神奇美丽。东兰是本教科书,东兰是个能量舱。
2009年1月,乍暖还寒,草木迎春,我意外惊喜的接触了这本教科书,融入这本厚重的我梦寐以求的“教科书”,我内心波澜起伏,心潮澎湃。我终于可以一目十行、不分昼夜地饱览书中催人奋进的故事,更可以逐字逐句细细品味这书中深藏的人生真谛、智慧真理和神奇奥秘,享受“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快乐,体会“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的真切,我无比的珍惜。
“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十三个春秋,我沉迷于东兰这本神圣而伟大的教科书,沉醉在这2415平方公里的红色土地;十三个春秋,我徜徉在碧波荡漾的红水河,遨游在老区浩瀚的长空,和同志们一起翻书、看书、读书、背书、写书,耕耘红土、乐不思蜀;十三个春秋,我不曾想歇脚、停步、挥手、告辞......因为这里留下的不是沧桑岁月,而是东兰人民教会我对无我人生、人民事业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信念和决心,留下的是万丈豪情、深深足印。舍不得我们团结奋斗、患难与共的日日夜夜,忘不了“教科书”教导我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红土情深,心向光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永远竭尽全力与老区人民一起,为“教科书”添光彩、增页码。
东兰是本教科书,字字珠玑耀金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增强信仰、信念、信心,这是我们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东兰这本教科书,蕴含着信仰之光、革命之火,她燎原壮乡、照耀中华,她教导我们“革命理想高于天”。
翻开教科书,我们读懂了“快乐事业,莫如革命”、“强权虽猛,公理尤刚”;明白“人生在世,必在求学,学到用时方少恨”,不干事、没奉献,“等于与鸡犬争食尔”;“热烈而生、热烈而死”,农民运动领袖韦拔群言必行、行必果的豪情已然超脱了生死,所以他成为“壮族人民的好儿子、农民的好领袖、党的好干部”,“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不愧是名符其实的人民群众的领袖,不愧是一个模范的共产党员”,“韦拔群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后代学习的榜样,我们永远纪念他”。
教科书告诉我们“对党忠诚、一心为民、追求真理、百折不挠、顾全大局、无私奉献”是书的灵魂血脉。先辈赤手空拳打天下,后坤秉承先辈精神、先烈忠魂,始终牢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别说超脱生死,只要超脱得失荣辱,就一定会想干事、敢干事、干成事。我们从教科书中找到了东兰人民勠力同心、团结奋进的定海神针、不竭动力,就是要将红色旗帜高高举起,将老区品牌擦亮叫响。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教科书告诉我,要与东兰人民一起披星戴月,星夜兼程,追逐每天的第一缕阳光。
十三年,我深切感受和体会到东兰党员干部的为民情怀,大家无时无刻不把老百姓的急难愁盼、苦乐冷暖放在心上。老百姓是爹,老百姓是娘,老百姓建房,乡亲来整地,农民要致富,我们先修路。老区人民胸怀理想、干有目标、学有榜样。
2009年,在成功举办韦拔群诞辰115周年纪念活动之后,教科书提示我们要乘势而为,乘胜前进。我们不等不靠,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隆重举办了民族英雄、抗倭功臣韦虎臣纪念活动;十年间,我们还相继举办了韦国清、覃应机、韦杰、覃健、韦祖珍、覃士冕诞辰100周年以及陈洪涛诞辰110周年、黄大权诞辰120 周年和韦拔群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在一系列的纪念活动中,无数老领导、老前辈,提思路献良策,老当益壮,冲锋在前;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无畏艰难困苦,白天下工地,夜间上会议。我们在奋力解决东兰乡村基础设施滞后难题、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的同时,建成了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身体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农民运动讲习所为镜,可以建成拔群干部学院。只要有心有情有爱,就会有力有钱有办法。教科书告诉我们,要及早规划建设小平同志四进东兰五渡红水河这个红绿辉映的红水河教学基地,独一无二的红绿精品线路,将拔群干部学院建设成为党员干部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大熔炉,学习理论、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展现水平的红色殿堂。
在血与火的年代,韦拔群曾说:“东兰了不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东兰人民敢作敢为、真做真为、善作善为,用智慧和力量建设壮美广西东兰篇章。全县干群面貌焕然一新,干事创业激情高涨。“东兰稳定,全市就稳定”“东兰稳定,全区就稳定”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大家只为做事想办法,不为不事找理由,没有辜负历届党委政府为东兰打下的坚实基础,没有辜负时代和老区人民的重托期盼,众志成城,“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东兰人民真的了不得!
东兰是本教科书,句句经典馨如兰。
教科书告诉我们,要唱响“红色东兰、绿色生态、金色铜鼓、银色康寿、黑色物产”优势品牌,必须读原著、悟原理,仔细阅读熟读读懂弄通东兰、武篆、隘洞、三石、长乐、长江、三弄、泗孟、兰木、大同、切学、巴畴、金谷、花香篇章。这些篇章慢读似诗,轻诵如歌,无不梦幻般地镌刻着东兰旖旎奇特的生态风光、悠远厚重的人文历史、神秘奇特的长寿现象、情趣高尚的精神食粮以及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我为这诗着迷,为这歌欢唱,波涛汹涌、激情高昂,用坚定的脚步丈量十三年的春华秋实,用刚毅的双手书写十三年的绚丽篇章。
教科书告诉我们,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要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而要从长计议分高下,我们要在生态发展上闯出新路子——
2010年,我们从教科书中读懂了 “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认识到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经济,是可持续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科学的发展,是牢固树立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金不换”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党的十八大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布局,东兰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神圣的职责使命。在脱贫攻坚时期,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将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好、利用好,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以生态发展赢得经济社会发展,以生态环境营造自然和谐环境,以生态优势彰显科学发展优势,不遗余力造福老区人民、造福子孙后代。我们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在落实一系列生态保护发展措施的同时,在“十三五”期间消灭速生桉,换上水源涵养林、景观树,生态立县战略符合民意,大快人心。如今的东兰,美轮美奂、绿意葱茏、满目春色、鸟语花香 ,森林覆盖率由2008年的69%提高到2020年的84.25%,排位跃居河池第一。喜获“广西森林县城”“中国森林养生基地”“国家森立康养基地”“中国气候宜居县”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1日,央视新闻联播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背景画面就用了东兰的“英法梯田”和“红水河第一湾”。这些荣誉和成绩无不凝聚着老区人民顾全大局、敢为人先、与时俱进、担当作为的崇高精神。
教科书告诉我们,有一种落后叫先进,弱势可变为强势,后发可以先至,我们要在旅游康养上展现新作为——
2010年,我们从教科书中读懂了“旅游旺县”的后发优势。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同志们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到终点绝不停脚的精神,跑部进京,积极汇报,多方争取,终将列宁岩、魁星楼、拔群故居、拔群纪念馆、东兰烈士陵园增补为全国第一批红色经典景区,整合为东兰第一个AAAA景区。2020年,东兰又成功打造“东兰壮乡将军纪念园”和“红水河第一湾”两个AAAA景区。尚未评级的长乐宫、香河漂、坡豪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等特色景区,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东兰终于迎来了年度游客257万人、旅游消费收入31.48亿元的新局面。
教科书告诉我们,落后不是问题,甘于落后才是绝症,我们要在科教争先上迈出新步伐——
2010年,我们从教科书中读懂了“科教兴县”的务本之策。谁都知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往往越是贫穷的地区,教育就越落后,教育越落后的地区就越贫穷。我们绝不能让这样贫穷落后的状况代际相传、恶性循环。东兰人民深知:“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因此,越是贫穷落后,越要加大教育投入,越是穷山僻壤,教育越要现代化,这是我们十年来的切身体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建设一流的学校,引进一流的老师,培养一流的学生,争创一流的业绩。我们不断地加倍投入人力、投入智力、投入财力,特别是投入精力。不怕没资金,就怕不用心,信心就是黄金。我们在建成国清中学、深圳龙华小学、乡镇公立幼儿园等19所新学校(园)后,又开工建设拔群高中、实验小学。全面落实“尊师重教”政策,创办“杨帆班”“三中班”“海安班”。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秋季学期,罗城、南丹、东兰、天峨、巴马、凤山等县8校万名高一学生联考,成绩前100名的考生中,东兰占29名;2021年春季学期,增加了大化县后的9校万名高一学生联考,成绩前100名的考生中,东兰占27人,前200名中,东兰占89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只有不断改善教学环境,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更多的学习机会,孩子们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东兰才会涌现更多热爱家乡、服务人民的优秀人才。
教科书告诉我们,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要在富民产业上彰显新担当——
2010年,我们从教科书中读懂了“产业富县”的脱贫根基。东兰不靠海、没平地,八分石头一分土,还有一分是河谷。自然条件的限制,使先进地区的发展模式在东兰难以复制,有劲使不出,有脚跑不开。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远离中心城市,就要张扬山的优势,向山要地,做足山的文章。不能借鉴、复制城市的经济模式,就要大胆探索山区经济、林下经济。我们坚定不移传承和弘扬历届党委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将传统产业巩固好,发展好。农业产业瓜果飘香,基本实现“人均一亩板栗、人均一亩油茶、人均一亩核桃”,墨米、桑蚕面积不断扩展,花椒、食用菌、兰花产业异军突起,同志们摸爬滚打,奋起直追,创建了墨米、乌鸡、淡水养殖、油茶、板栗等5个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总量排名全市第二;工业发展化茧成蝶,我们顶着风雨走,迎着困难上,越是艰难越向前,果断谋划建设生态食品加工园、龙华高科技扶贫产业园、移民扶贫产业园,实现东兰工业产品出口创汇零的突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020年,东兰新增十九度山泉水等5家工业企业上规入统,规上企业总量倍增,使我们对东兰工业信心十足。尤其令人兴奋的是,我们探索了适合东兰生态工业发展的路径,突破了工业发展的瓶颈,就像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在沙漠上种活了大树,重振了复兴东兰“山区工业一枝花”的信心和决心。
东兰是本教科书,朗朗书声咏夺魁。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我们在教科书里展翅翱翔、击水逐浪。教科书告诉我们:不怕没资金,就怕不用心,不怕苦与累,就怕没心肺。在精准脱贫的五年间,全县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在攻坚中担当,在发展中脱贫”的理念,一脚扎在脱贫攻坚的硝烟里,一脚狂奔在项目建设的工地上。五年间,我们投入脱贫攻坚、民生事业资金34亿元,是“十二五”时期0.56亿元的60倍,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83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71547人全部脱贫,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屯屯通好路、户户住楼房、人人奔小康”;五年间,东兰县本级筹资投入改善东兰民生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引领工程46亿元,是“十二五”时期1.5亿元的30倍,迎来东兰建设发展的滚滚春潮;五年间,东兰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1000亩,用地指标完成率104%,两项指标均排在全市第一名;五年间,东兰县乡村道路全面提等升级,基本实现屯屯通硬化路,村村通客车,乡乡通二级路;五年间,东兰县城绵延九曲河、跨越红水河发展,规划绿兰新区中绿兰大道将建成通车,向阳新区雏形初现;五年间,我们推动建设一批乡镇体育公园、县乡医院;五年间,我们两次获得全市绩效考评第一名,各项工作跃上新台阶;五年间,我们蝉联四年一评的“全国双拥模范县”;五年间,东兰的正处级单位又增加“拔群干部学院”,与“壮乡英雄文化园”一样,为河池市、东兰县共管共建;五年间,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乡发展、民生福祉和东兰跨越赶超的第一线,大家以苦为乐,毫无怨言。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只为老百姓,我们始终把老百姓的需要、人民的心声作为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东兰党员干部的崇高形象,这就是东兰人民的精神境界——无怨无悔、无私奉献。
一簇簇星星眨眼睛、一声声问候绕耳旁,为什么你乐意坚守,十三年依然豪情万丈、不疲不倦?虽然东兰不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却是我生活工作成长最充实的学堂。十三年的坚守,我深切体会了“此心安处是吾乡”,深刻领悟了“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信仰力量。
我和迪克同志身在东兰,心在老区,我们与晗胜、覃剑等四家班子同志秉承历届党委政府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紧握接力棒,迈步新征程,团结带领全县31万各族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家园。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教科书告诉我们:不要以升官为目的,要以干事为追求;老区人民语气铿锵豪迈: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事业有希望。2019年1月21日,我们在拔群广场种植玉兰树,感慨《十年树木》、岁月缱绻、葳蕤生香:“十年弹指一挥间,誓将老区换新颜,喜看兰城千山秀,壮志未酬志更坚”。为何志更坚?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只有喷涌的热泪,才能沁润这百年含苞的花蕾。
教科书告诉我们,不要挑剔过去的问题,不要夸耀今天的成绩。“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过去的艰难我们不曾经历,今天的优越我们理当珍惜。切莫自以为是、沾沾自喜,不要以己之长量人之短,不要以今之优比对以往之劣,这样不公平、不合理、不可比。为什么韦拔群能顶天立地?心中装着百姓、高歌赞颂人民、唯独没有自己。“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感慨万千,不如修炼自己,多读东兰这本教科书,她教你独善其身,她教你兼济天下。我庆幸缘遇这本教科书,我无悔融入这本教科书,我会把这本教科书珍藏在我的生命里,不离不弃。
十三春秋几来回,宠辱不惊不喜悲,闲庭信步行好事,胸怀朝阳心无悔。东兰这本教科书永远孕育着新的梦想、焕发出新的生机……
红色东兰,绿色崛起!
【作者简介】黄贤昌,男,仫佬族,1967年4月生,广西罗城人,1993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广西师范大学经济政法学院研究生班国民经济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2018年7月,黄贤昌获得首届“新时代八桂最美国防人”荣誉称号。现任广西河池市政协副主席、党组成员,原东兰县委书记。2021年3月2日,河池市政协四届六次会议举行选举大会。经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黄贤昌当选政协第四届河池市委员会副主席。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