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韩杨)在重庆綦江区虹桥路,清晨江风习习,阳光透过一棵棵枝繁叶茂的黄桷树洒在干净的地面上,洒在碧绿清澈的綦河水中,平缓流远的河水与盛开的三角梅叠红间绿,风中都是清新的香味。
幸福之——家门口停车场下午六点半,虹桥路6号楼下,居民李先生正停好车,准备上楼回家。
”幸福菜坝“党群座谈会
”幸福菜坝“党群座谈会
以往每天下班,李先生最纠结的事情就是停车,因为菜坝社区虹桥小区共有800余户,但小区内一个划线停车位都没有,小区外的停车位又“一位难求”,忙碌了一天后还得绞尽脑汁的上演“车位争夺战”。这也导致了一系列次生问题,部分非机动车辆横七竖八的停放,江边的绿化带被占用,绿茵茵的草坪被破坏,人行步道也被堵住,行人不得不走公路,而停车的大多是多年的老邻居老熟人,只能“睁只眼闭只眼”,忍忍也就过好些年了。
如何把“停车难”这件群众尤其关心的事情解决好,菜坝社区党委把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到为民办实事中,建立了“问题矛盾24小时响应”机制,党员志愿者组成幸福菜坝宣讲队、幸福菜坝调解队、幸福菜坝巡逻队三支队伍,开创社区治理新局面。
幸福菜坝巡逻队在日常巡逻中统计社区现有车位,楼栋党员挨家挨户了解居民现有非机动车数量,社区党委多次组织居民在社区议事亭召开座谈会,了解居民对停车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共同商讨出了将楼栋间原有花台拆除,设置成停车场的建议。
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部分居民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样严重破坏小区绿化。为此,幸福菜坝调解队和居民进行充分沟通探讨,确定拆除花台、保留大树、移栽小树的方案,党组织带好头,居民出好力,目前虹桥小区已设置3200平米的停车场。
终于实现了“停车自由”,幸福感爆棚!居民李先生说。幸福之——家门口燃烧卡路里“地砖可以更换一下,坑坑洼洼的,下雨天走路一裤脚都是泥。”“最好能有点健身器材。”“楼梯间墙面泛黄有点脱落,可以刷白一下。”
菜坝社区党群驿站外的亭子里,几位居民和驿站的党员志愿者喝着茶、摆着龙门阵。这样的“吐槽大会”经常出现,而居民提出的建议,在驿站值守的党员志愿者们都会记录在“小本本”上,分类梳理后报给社区党委。
据悉,为更好的开展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文龙街道党工委选派领导和机关干部任村(社区)的党建指导员,给社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和发展注入了新血液。
眼下,綦江区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菜坝社区党委收到群众的意见后,及时与党建指导员联系,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沟通,本着科学设置、不损绿化、分布均匀的原则,完善了改造方案。
在儿童乐园玩耍的孩童
很快,羽毛球场、乒乓球场、儿童乐园都出现在了楼栋间的空地里,到了晚上,这些健身点就变身居民休闲锻炼的“打卡地”、儿童玩耍的游乐园。
晚上八点,李阿姨和老伴放弃了在麻将桌上“酣战”,坐电梯下楼,沿着平整亮堂的大理石路走上三两分钟就到了乒乓球场,挥舞球拍、左推右挡,暖黄的太阳能灯把幸福的身影拉长。
幸福之——家门口有满满正能量“这面墙高2.2m,从这里到拱门处50m。”“这面墙可以用来展示党的光辉历程。”
菜坝社区党建指导领导宗丽和队员刘溆旻已经多次到虹桥小区,他们已经沿着260余米的围墙走了好多遍,卷尺、笔记本、草图是每次的标配。哪面围墙有多高,哪里有缺口,他们都清清楚楚。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文龙街道党工委为让党史学习随时随地可学,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引导群众更多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在菜坝社区打造文化墙,不仅让老旧小区变得靓丽,也作为党史教育的“新窗口”,让 “无声的导师”带动有活力的群众。
菜坝社区文化墙
菜坝社区笑脸墙
沿着虹桥小区行走,原先破旧杂乱的围墙已经穿上了“新衣”,党史教育、邻里和谐、社区工作、消防安全、物业管理,一面面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墙成为社区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吸引了许多群众驻足观看。
“感谢共产党给我们带来了好日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就两个字:满意!”菜坝社区黄达明笑着说,不管大事小事,社区干部都很上心,解决得也很快,旧小区的环境越来越新,生活也越过越舒心了。
在他背后的社区笑脸墙上的,40名居民发自内心的笑脸是“幸福菜坝”的生动体现。
文龙街道组织委员宗丽说:“为人民服务贯穿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我们把服务送到家里,群众才会暖到心里!”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